蒙妮坦手游站:纯净绿色软件游戏下载网站

电脑软件| 软件合集| 最近更新| 网站地图

您的位置:首页 > 手游攻略 > 战地5刘易斯枪管(枪管过热会发生什么情况)

战地5刘易斯枪管(枪管过热会发生什么情况)

2023-06-08 11:36:21

枪管过热会发生什么情况

枪管过热是两个高温引起的,一个是自动枪械(自动步枪、轻重机枪)在连续高速射击时发射药气体产生的高温,另一个是弹头与膛线连续高速摩擦所产生的高温。这两个高温对枪械的危害是很大的! 这张动图是:美国枪械设计师对M249轻机枪进行1000发子弹枪管耐疲劳实验的情景,当扣动扳机连续射击500发子弹之后,机枪的“消焰器”已经被发射药和子弹摩擦产生的灼热高温烧毁,枪管也呈红热状态!

枪管是由“中等合金成分高强度钢”制成,按照老百姓的说法:又硬又韧,但是它的工作环境是极其恶劣的,现代子弹都采用双基无烟发射药(硝化棉 硝化甘油),子弹的“底火”被击针撞击之后“叠氮化铅”(早年间是“雷汞”)被击发迅速点燃“双基发射药”,产生高温膨胀气体推动弹头前进,为了稳定弹头的飞行,膛线束缚弹头进行螺旋转动,出枪口之后子弹仍然在螺旋力的束缚下稳定飞行…在这连续的发射过程中,枪管经受了剧烈的高温高压高速摩擦,甚至是腐蚀性,如果这样的高温和摩擦持续十几秒钟枪管温度就会急剧升高,再持续十几秒钟枪管有可能出现红热状态,红热状态会改变枪管的金属晶体结构,会出现弯曲和变形,甚至有枪管爆裂的危险,即便是这个时候停止射击,让其冷却也会破坏了枪管的圆形形状,出现细微的椭圆形变化,也会影响到射击的精度,严重的会导致子弹发射不出去!这是射击到700发的时候,枪管已经自燃了。

在战场上是决不会这样射击的,通常都是3~5发的短点射或者5~8发的长点射,轻机枪的作用是400米外压制敌人的轻机枪和单兵火箭、狙击手,给班排小队提供火力支援和火力压制,如果是这样的破坏性射击即浪费又损坏,没有了轻机枪为核心的班排小队,其他步会被敌人的轻机枪逐一压制和消灭!机枪诞生的时候就遇到了枪管在发射时过热的问题,当时的步兵分队武器装备很简单,除了“马克沁”重机枪之外就是士兵手里的步枪,火力密度和持续性很低,面对敌人营团级别的集群冲击只能是使用“马克沁”重机枪连续不断的高速射击来阻挡,为了防止枪管炸裂采用了水冷外箱降温的,“马克沁”重机枪的帆布弹带为333发,射击时水冷箱在降温时产生蒸汽通过胶管排到外水箱,当弹带打完之后蒸汽也冷却成水,再重新倒回包裹水箱。

但是,“马克沁”重机枪过于笨重,总重量超过了40 公斤,机动性很差…严寒冬季包裹水箱里的水还不能长期存储,这样会把水箱冻裂,只能是进入到战斗时才能注水,而水有可能还会冻结…总之非常的不便和麻烦,甚至会影响到战斗。为了改变这种“笨拙”的冷却,德军率先在MG-42机枪采用更换枪管的来解决,当机枪发射150~200发子弹之后,迅速的更换一根备用枪管,这样即让枪管得到冷却,又保持火力支援的持续性。MG-42 的这个更换备用枪管的设计大大的提高了机枪的火力持续性,还延长了枪管的使用时间,现代的重机枪也采用这种,可以说它是一个即实用又超前的设计。

当然上面那种动图是展示MG-42 怎样更换枪管的过程,并没有实际发射子弹,要是在战场上可不能这么做,会把手烫掉皮的,正确的更换枪管是用“石棉布”,就是这张图片里画的那样。重机枪由于口径大,弹壳里的发射药更多,弹头与膛线的摩擦力也更大,发射一百发子弹(两个弹箱)就得更换枪管,图片上是M-2 重机枪在更换枪管,更换备用枪管时也需要戴上手套。至于的九二式重机枪,采用大型风冷散热片的冷却枪管已经被淘汰了,这种所谓“散热片”非常笨重,总重量超过了20公斤,而且散热性能并不好,属于失败设计。

总之,机枪是连队火力核心之一,怎样让它更好的支援战斗,并且长期的使用,是枪械设计师们的课题,目前枪管过热的问题虽然没有根本性的解决,但是采用更换枪管的做法还是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另外现代营连分队的武器种类很多,已经形成了火力打击层次,不需要机枪经常性的连续高速射击,这样也就减缓了机枪的使用频率,过热的问题严重性也下降了许多。

在战场上少见使用弹鼓供弹的枪吗,为什么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弹鼓?你可拉倒吧,战场上用这玩意,绝对是个累赘,但凡有选择的话,很多上了战场的士兵,不会选用这东西的。

首先第一点,您也能猜到,这东西死沉死沉的,毕竟装的子弹就多。

举个例子您就知道了,咱就拿弹鼓里头最轻的C—mag弹鼓说事。

这东西满装一百发,搁到秤上一秤咋也得四斤冒个头。那么我们如果换成三十发装四个标准弹匣,您搁到秤上一秤,哎,不到四斤。神奇不?

这就是差距,你一个弹鼓装一百发子弹,我四个弹夹合到一块是一百二十发子弹,居然还比你轻,你说气人不气人。

道理很简单,弹匣这东西说到底他就是一壳,里头塞进去一根弹簧,用来往供弹口推子弹,所以他就是个容器。

而弹鼓就不一样了,这东西不仅仅是一个容器,还是一个机械装置,里头不仅有一根强劲的弹簧,还有一套拨弹器在里头,这一套拨弹器他就沉。

这也就算了,忍一忍他也成,最为要命的是,这弹鼓您搁到身上那个位置他都不舒服。

不说别的,弹匣这东西,搁胸口上一插,平平整整的,就算是行军途中,突然来个卧倒或者趴下,这都没有问题的。

您把弹鼓搁到胸口的位置上试一试?真要来个卧倒,那绝对是要命的存在。

你要知道,中的卧倒和我们在电视里头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战士一旦听到发出卧倒的命令,脚下会发力,一个前冲,身子骨的砸在地面上的。

之所以要有一个前冲的动作,是为了尽快脱离原地,您比方说炸弹掉下来了,肯定不能在原地卧倒,离开原来的位置越远越好的。

这事小编一开始也是不知道的,是在看一个军校学员讲老兵给他们表演卧倒的文章知道的。老兵就是这么做的,身体砸在讲台上砰砰的响。

您想吧,跳起来,再砸到地上,胸口在垫这么一个圆鼓鼓的东西,绝对是要命的存在。

所以通常弹鼓都是塞到一个小挎包里头,然后栓到腰上掉屁股后头。

您以为这姿势就痛快啦?想得美,您行军过程中,两条大长腿行走的过程中,这小挎包也不老实,时不时的唿扇唿扇的拍你的屁股,还特别的有节奏感。

这要是来个急行军,这拍的不仅起劲,还特别的重,跟一小铁锤一样,如果一路上您一边跑,一边喊:“八十!八十!”都特别的押韵。

所以,一趟急行军下来,屁股不是红的他就是紫的,那绝对是一个酸爽的存在,锤不死你他不叫弹鼓。

咱别的不说,就冲这一点,您说说那个战士喜欢这么个东西,班长的脚丫子踹就算了,你个弹鼓跟着捣什么乱啊!

而且这东西用的时候也麻烦,弹匣人家,从口袋里头一摸一拽往枪上一插就完事了。而你这弹鼓就完全不一样了,行走过程中为了防止掉出来,还得用扣子把袋子给弄好,取的时候,打开扣子,再去摸,您听着就能感觉到这东西挺费事的。

在有一个,在战场上来个磕磕碰碰那是难免的,而弹鼓说到底他是一套机械装置,您要是对他磕磕碰碰的来几下,保不齐这套机械装置就,了,不干活了,子弹从弹鼓里头推不出来了,你急眼不?

这绝对是坑人的节奏。

而弹匣就不一样了,他说到底就是一个容器,加一根弹簧,您不管怎么磕,能把那弹簧给磕坏了吗?不能够啊!

所以弹鼓和弹匣比起来,不论是方便性,还是灵活性,都差上一截,这也就导致没人喜欢使用弹鼓。

还有装弹,装弹那绝对是一个费手指头的活计,弹匣因为装的子弹少,所以里面的弹簧弹力弱一点,用手指头挤进去的。

而您换个弹鼓试一试?这东西装的子弹多,你的弹簧的弹力弱一点,都不能保证把最后一发子弹给你推出去,所以在东西装弹装到最后几发的时候,你把手指头杵出血来,都塞不进去,得用专业的工具才能塞进去。

以至于我军创造的发明了一个土办法,用一根绳子栓在弹鼓上,把绳子一拉,弹鼓里头的弹簧缩到最底下,趁着弹簧不注意,我们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塞子弹了,这算是一种土办法。

当然了,如今也有不用往里头硬塞子弹的弹鼓,可以打开盖子,一发子弹一发子弹往里头搁的那种,您比方说咱家班用机枪使用的弹鼓,就是这么干的。

说道这里,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东西的缺点如此之多,是咋出现的。

一开始,他就是为了解决供弹不足的问题造出来的。

弹匣这东西装个三十发子弹,直溜溜的也短,士兵遇到突况,也好卧倒,立即进入到一个射击状态。

可当您为了提高持续火力,来个大容量的弹匣,五十发以上,这个时候您就会惊奇的发现,这货不仅变的老长,还变的老弯了,枪往地上一搁,你半个身子都得爬在枪上。

这也就算了,枪的重量还都在弹匣这个支点上,所以不方便。

于是就有了弹鼓,这东西虽然重一点,但胜在小巧,不至于把你的枪给架的高高的。

首先咱就说说,一款相当古老的机枪——刘易斯机枪。

这东西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他那如同炮管子一样的枪管,以及黑漆漆如同一老龟一样爬在机枪上头的弹鼓。

可您观察过那弹鼓翻过来的样子吗?小编感觉十个有几个小伙伴没瞅过,这弹鼓翻过来是没有底的,开放式的,没想到吧!

这里头的子弹是分三层装到里面的,所以虽然装进去四十七发子弹,但您看他的时候,却感觉这东西不大,原因就在这里,他只是变厚了而已。

而苏联采用同样供弹的DP—27的轻机枪,我们俗称大盘鸡的家伙,那弹鼓虽然同样装四十七发子弹,可为什么这枪的弹鼓是如此的巨大,如同一个大唱片扣在机枪上,以至于我们还叫他转盘枪?

其原因就是这DP—27上的弹鼓,他是单层装弹的。

这个式样的弹鼓,说真格的,体积有点大,你装到哪里都感觉不适应。

当然了不管是单层的还是三层的,这东西有个特点,射击的时候,那盘子本身是旋转的,通过这种旋转,将一发发子弹塞到抱弹口里的。

好了,咱接着说刘易斯机枪吧!

您别看刘易斯机枪是在1913年开始生产的,可到了二战初期这东西仍然在中有列装。

在1938年的时候,咱还购买了一批高达三千挺的刘易斯机枪,顺带还有一千五百万英式子弹。

您没想到吧,只不过这家伙使用的子弹和当时我们普遍使用的德式子弹不一样,在以后的战斗中,尤其是战争中,咱很少看见这种机枪。

当年日本人还把这种刘易斯机枪拿过来进行仿制,出品了他们的九二式防卫机枪,给海军用来对付侦察机和轰炸机的。

所以刘易斯机枪还算一款相当不错的机枪,他的转盘其实还是很不错的设计。

以至于国外一些个军火设计师,把这种转盘结构应用到了航空机枪和坦克机枪上了,毕竟这些东西他们不在乎那点子重量,他们更加在乎的是持续性的火力。

但在这些载具上使用的时候,转盘结构遇到了大问题。毕竟这些个载具他们运动起来,那动静可不是一般的小的,震动起来你爬在对方耳根子说话都听不到说什么。

于是装到里头的子弹会出现,子弹变换了位置,或者子弹直接变形的现象,最终造成卡弹。

所以后来这些机枪他们就不怎么喜欢转盘,而喜欢上了弹链的一个原因。

说道这里,估计有些小伙伴要挑毛病了,你这小编,一会弹鼓,一会转盘的,咋回事呢?

咋说呢?转盘您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弹鼓,都是一样的。

然后咱再来说说被大家伙所熟悉的武器——波波沙。

这家伙就是二战名枪,最让人有突出印象的就是,他那带着窟窿眼的枪管,已经卡在下边硕大的弹鼓。

苏联人把这东西造出来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城市巷战,毕竟在城市巷战中,都是短兵相接的,交战距离也就一百米,甚至于不足百米的距离。而且这种情况往往交替出现,或者以一种你压根就想象不到的情况突然出现。

那么这个时候,就要显示出子弹的密集性和持续性,谁的武器在这个距离上有这两种优点,那么交战的时候,谁就能占宜。

所以在交战的时候,苏联人的七十一发大弹鼓就有了碾压德国人的实力,毕竟德国人使用的是三十二发装的弹匣供弹的MP—40。

这也是为什么苏德战争中,尤其是残酷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弹鼓可以大行其道了,环境是弹鼓能够流行起来的关键因素。

据说当时德国人缴获了波波沙,也挺喜欢使用的。

但弹鼓离开城市的巷战,弹鼓的持续输出火力,就不占便宜了,毕竟交战的双方都拉开了距离,就算是近距离作战,都是大规模的互殴,谁是谁看的清楚,突发状况也少。

这么说干巴巴的,说一下另一款枪的改变,您就能品出其中的滋味了。

您比方说著名的汤姆森,他早期型号使用的就是五十发和一百发的大弹鼓,在二战中被美国人看重了,但美国人对弹鼓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最终供弹进行了重新设计,变成了二十发和三十发的弹匣。

如果让美国人打一场类似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那样的城市战,估计他会更加的喜欢五十发和一百发的大弹鼓了,毕竟交战的环境不一样,造成对武器的需求就会不一样,那么弹鼓变弹匣,或者弹匣变弹鼓就没有问题可以说道了。

还是波波沙,当年我们入朝作战的时候,武器万国牌大家伙都知道,光手里枪械使用的品种就高达一百一十多种,大多还是老旧武器单发的。

瞅瞅对过的美国人,什么汤姆逊啦,M3了,最差的还是人手一支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

这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后来从苏联老大哥哪里,购买了一批武器,这里头就有波波沙。

波波沙的持续火力和高射速,的确让咱的班组火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东西是好,但那会一支波波沙也分不到两个弹鼓。

对于好评如潮的波波沙,我们当然不会放过了,拿过来就进行了仿制,这就是咱的五零式

那么在设计这款的时候,我们也打算采用弹鼓的,但根据战士们的反应,弹鼓这东西的问题有点大,体积大,携带不变,磕碰后容易变形等等。

于是我们就抛弃了七十一发的弹鼓,而是采用了三十五的弹匣。

三十五发的弹匣也就是七十一发弹鼓的一半,所以火力持续问题肯定欠缺,但是困难这东西,就是用办法来解决的。

在实战中,我军采用轮换射击战术,保证持续火力。一人一支五零式,两个人或者三个人一组,一个人换弹匣,另外的人进行射击,就这么轮替的打,一个人带上十个弹匣,啥战斗顶不住啊!

这如果还顶不住的话,一个组搁前头打,等打光了,另一个组接着打,之前那一组躲起来装子弹,就这么轮换着打,这种火力压制和火力持续度,够劲吧!

所以弹鼓持续火力的优势,就被这么个土办法给解决了。

咋说呢?弹鼓走到今天,也一支在寻求突破,目前出现了一种滚筒式弹鼓,这种弹鼓也被叫做旋转式弹匣。

工作原理和转盘差不多,跟刘易斯机枪那个很相似,一层加一层的把子弹塞进去,里边的结构就像旋转楼梯一样,形成一个筒子的外形,然后把这个筒子爬着塞到供弹口上。

他也是通过转动来实现供弹的,只不过转盘这东西,盘子在转,而滚筒式弹鼓是里边那个芯在转动。

但不管怎么改变吧,依然摆脱不了他是一套机械的命运,和弹鼓有着同样的缺点。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抗战时期,哪些日制武器在我军手中成为了明星武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抗战之前,日本曾经对大量销售武器,所以抗战爆发后,有大量日式装备。

从式步枪到阎锡山的日式山炮,甚至日本的轻型巡洋舰,还有日式飞机。

不过,堪称明星武器的,恐怕就是它了。

的仿制和使用

国民早在1934年,就开始仿制日本的大正十年式掷弹筒。最初制造的掷弹筒性能很一般,并没有大量装备部队,只是培养了一批相关的技术人员。

全面抗战开始以后,在早期的华北争夺战和淞沪南京会战中,见识到了日军掷弹筒的厉害,又缺乏有效的对抗手段。

国民进行仔细研究以后,认为对付日军掷弹筒最好还是以牙还牙。

方面有仿制大正十年的技术底子和一整套设备,很快在1938年仿制了出一款新式掷弹筒,它是大正十年式为基础改进品,命名为二十七年式。

它的主要性能和日本大正十年大体相当,和日军主要装备的式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主要区别在于二十七年式采用滑膛式精度较差,它的射程也只有250米。虽然比大正十年式要远100米,但远不及式的600米射程。

不仿制性能更为优秀的式,并不是不想仿制,而是自身的技术力量不够。

整个抗战期间,生产了4万多具掷弹筒,还有多达150万枚的榴弹(平均每门三十多枚榴弹)。该掷弹筒技术比较落后,仍然弥补了在火炮上面的严重不足,深受基层士兵的喜爱。

--------------------大量仿造掷弹筒,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和日军的火力差距。不过,火力最强的驻印军却拒绝使用掷弹筒,而是使用美制60毫米迫击炮。实战中,60毫米迫击炮虽比掷弹筒重很多倍,性能却优秀太多。总体来说,掷弹筒是一种技术含量不高的简单武器,60毫米迫击炮则是性能优秀的技术性武器。

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仿制和使用

八路军早在平型关战役就曾经和日军掷弹筒交过手,真正认识到它的厉害还是在百团大战的关家垴战役中。

日军为了报复百团大战,发动了大扫荡。其中冈崎大队(600多人)孤军深入八路军腹地,在关家垴被八路军优势部队团团围住。

彭老总下令129师务必全歼这股日军,不然从师长起全体军法处置。结果这支没有重武器的冈崎大队,居然挡住了129师长达2天的强攻,并造成八路军的严重损失。其中25团、38团负 伤的有1570人,牺牲500多人,其他参战的还有第772团、第769团等都有相当的伤亡,伤亡总数超过3000人。日军伤亡也很重,冈崎大队长自己被 击毙,能够作战剩下不到百人。

关家垴战役中,日军的掷弹筒对密集冲锋的八路军战士,造成严重的伤亡。在日军掷弹筒的打击下,部分八路军连排最后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战士。

战后八路军高层开始重视掷弹筒的作用。经过详细分析以后,他们认为对付日军掷弹筒最好办法只能是仿制相同的装备(这点和方面的认识相同)。

掷弹筒重量轻且威力大,非常适合八路军展开的游击战。

八路军由于中期的扩编,兵员素质和装备水平比起抗战初期已经有很大的下降。

大多数八路军士兵没有超过十发的实弹射击(部队子弹缺乏,战斗都不够,哪来练习),这样的士兵用世界其他国家的观点来说,连民兵都不能算。

同时八路军的步兵装备主要是步枪、手榴弹和少量轻机枪。

这样的装备是无法和日军在远距离作战的,八路军只能采用近距离突袭作战的,以削弱敌人火力的优势。

日军士兵后来在回忆录中写到:八路军是不到150米不开枪,在这突发的枪声面前如果不迅速作出反应,那么几分钟以后,八路军就已经端着刺刀冲到你眼前。

这种方法一度非常有效,八路军甚至用一部分新兵手持长矛埋伏在路边后配合主力部队冲锋(步枪数量不足),消灭过日伪军一支百人的运输队。

-------使用掷弹筒的八路军战士,他们的掷弹筒经过改良,性能几乎和日军的一样。不过,日军掷弹筒数量显然更多,八路军还是占不到上风。

日军是善于学习的。他们很快调整了战术,大量使用掷弹筒以克制八路军的密集冲锋。掷弹筒射速很快,优秀射手每分钟可以达到20多发,造成敌人密集杀伤。

在八路军战士冲锋的几分钟内,掷弹筒已经可以射出大量的榴弹。一发榴弹杀伤半径就有八米左右,一发榴弹往往就可以造成冲锋的八路军士兵数人的伤亡。一段时间八路军伤亡非常严重,伤亡于掷弹筒下的高达35%。

无可奈何之下,八路军高层于1940年10月下令,要求八路军军工部门立即仿制。

接到命令的八路军军工部长刘鼎,很快依靠自己的丰富经验和缴获的日军掷弹筒的原物,于1941年4月仿制出第一款自己的掷弹筒,一共有40门。

八路军方面称它为五零小炮。

在五零小炮的研制期间,八路军的军工人员克服了许多旁人看来无法逾越的技术障碍,让各方都大为震惊。

吃到苦头的日军甚至惊呼,八路军在太行山上兴建了现代化兵工厂,拥有先进设备与外国专家。

整个研制过程极为艰难,主要的问题在于原料和加工方法。

首先说说原料

八路军的根据地在落后的,也是属于贫穷的地区。掷弹筒体所需要的钢管,八路军根本无法得到。

根据地无法炼钢,唯一的钢材来源是通过拆卸日军控制的铁路钢轨。

拆卸工作一般由当地的民兵和老百姓完成,之后将钢轨和八路军军工部门换取步枪和手榴弹。日军因钢轨的丢失,曾经多次沿着铁路发起报复性扫荡和。

这个原料来源也是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是用命换来的。

解决了弹筒材料的问题,材料问题又出现了。

对于原料的需要量更大,我们得到钢轨数量又非常有限,不可能使用钢轨作为的材料。

设计人员再三考虑,决定用太行盛产的白口生铁为原料。传统工艺生产白口生铁是当地农民用土法冶炼出来的,含碳量高,铁质非常脆,一经机器加工 弹体就会发生碎裂,无法使用。

在留学德国的冶金工程师陆达和技术工人孙兆熙的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八路军使用国外黑心韧化处理工艺与传统焖火技术相结,解决了弹体脆弱的问题。

1941年就生产了4万枚掷弹筒榴弹,尽可能的满足前线的需求。

再说说加工技术

解决了原材料的问题,加工技术的问题又凸现了出来。

制造掷弹筒体也遇到很多难题,比如没有点焊焊接技术,锻接粘合造出的弹筒又无法经受高温等。设计人员用惊人惊讶的想象力将其解决,通过多次改进加快了生产速度。

日军式掷弹筒为了增加精度是有膛线的,榴弹上也有相应地有紫铜制的弹带。根据地的技术力量无法制造膛线,也没有紫铜资源(平时战士作战连子弹铜壳都要尽量捡回来)。

设计人员经过研究,决定效仿的二十七年式,放弃线膛结构,采用滑膛结构。但又借鉴掷弹筒射程近的缺点,将五零小炮的发射筒长度由日制的280毫米增加到400毫米,筒壁也相应加厚,保持了500米的射程。

后来八路军又对五零小炮进行了多种改进,生产出精度更高的按式发火掷弹筒、60毫米口径掷弹筒,甚至还有可以用来平射打碉堡的掷弹筒。总之,成为了一个系列产品。

从1941年处到抗战结束的1945年,仅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各厂就生产掷弹简2500具、炮弹20万发,装备近30个团。其中129师等八路军主力部队,基本做到每个战斗班配备一个,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和日军之间的火力差距。

新四军则和八路军不同。水乡作战的特点,新四军以生产迫击炮为主,掷弹筒生产数量较少。整个抗战期间,新四军只生产了400个掷弹筒,掷弹筒榴弹的产量有2万发。

整个抗战中,八路军的军工部门面对根据地极为恶劣的条件,仍然不屈不挠的创造性的完成了 这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整个研制的过程中,技术工人张师傅试验榴弹时牺牲,魏振样老师傅明知有危险也坚持试验,被炸断了右手。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刘鼎部长也亲自参与了试验,还遇到了严重的炸膛事故。如果不是战友及时的掩护,刘鼎部长也很可能受重伤。八路军军工人员的英勇和无畏,实在令人钦佩。

----------------掷弹筒被淘汰几乎是必然的,它最大的问题是精度不够,没有精确的瞄准设备,基本依靠掷弹筒手的感觉和经验。即便掷弹筒手再厉害,发射时候只要手一晃动,肯定无法击中目标。相比起来,60毫米迫击炮才更实用。我军直到中越战争,都还在使用60毫米迫击炮!

机枪扫射坦克有什么用

兔哥回答;首先我们必须澄清一个问题,就是用机枪打坦克是出现在什么场景下,是真实的战场还是电影上的战场。机枪打坦克的论点很多,什么打潜望镜,打瞄准镜,甚至打坦克跑炮口等等。这个问题的问题就在于坦克的这些部位都是薄弱环节,但也必须要认识到这种薄弱是相对的。战场上坦克的这些部位被被子弹击中的是自有的,但可以说没有故意这么做的,士兵都不是,战场上也不会这样去冒险,之所以这么说是基于实战环境的角度来考虑。

首先,坦克的这些观瞄器材的位置,驾驶员的潜望镜很低,车长用观察镜能够周视观察,炮长用瞄准镜是随炮塔旋转的,他的瞄准镜只能是和火炮一个方向。问题来了,坦克自有厚重的装甲,子弹是奈何不了的,那么即便是打这些观察镜有用没有,没有,伤不到人。能不能把这些瞄准镜,驾驶潜望镜打瞎,门都没有,为什么?首先坦克不是停在那让你打,而是运动着,并且一但运动坦克摆动会很厉害,打仗不会有好环境,好地面,怎么瞄准?如果是扫射,也就等于是乱打,能有几发能打到坦克的这些观瞄镜上很不确定。坦克在设计时都会考虑这个问题,随便用机枪乱打就能把坦克打成瞎子,这个坦克还能用吗?如果真的就这么好打,还研制导弹干什么,速射机枪就是了,好用又便宜,而且是能打人也能打坦克。

坦克各种观瞄镜都是防弹钢化玻璃制品,其中的车长,炮长瞄准镜都有一层防弹玻璃,能够抵御步枪,炮弹破片的杀伤,在10~20选远的距离上,用步枪射击潜望镜,整个镜面不会破碎,只能留下一个小白点,并不影响观察,特别是驾驶员和车长的潜望镜即便是中机枪又能怎么样?这还是考虑能够命中的情况下。而实战中,坦克向前行驶,用机枪打潜望镜能有多远?面对颠簸不定的坦克谁又能打的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距离100多米的距离坦克只需要三两分钱就到眼前了,你往哪里跑?再者,你开枪坦克上就有重机枪,也有轻机枪,打火力点也是坦克的任务,用机枪打坦克,这不是告诉坦克我在这里了吗?并且你总不能把驾驶员的潜望镜,炮长的瞄准镜,车长的观察镜一块都打瞎了吧,机枪能打坦克的距离坦克就不能开炮了?坦克的重机枪可比你的厉害。

所以,分析这个问题必须是建立在实战的情况下,凭想象是不严谨的,一个防守阵型,反坦克武器是基本配置,各干各的活,坦克也会有掩护的步兵,打仗不是演电影,战场上遇到坦克如果没有反坦克火力,只能放它进来,用集束手榴弹,炸药包,甚至燃烧瓶,当然这是以前的做法。但前提是必须要隐蔽,否则坦克上的机枪可是不留情,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给你用机枪打坦克观瞄器材的时间,况且打不准,瞎猫碰死耗子可能吗?打中了又怎么样。时间呢?只需要三两分钟就到眼前了,如果坦克有步兵伴随,50米距离都别想活着跑掉。战场上的子弹也不是随用随有,很真贵,并且机枪装弹需要时间,射速远高于人工装弹,一个副手如何应付。战场上也不会让你浪费子弹,当然打几枪把坦克引过来,在用其它手段消灭它,是可行的,坦克肯定会来,进攻作战中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打这是作战原则。这个原本则也说明了用机枪打坦克的不科学,因为机枪火力点正是坦克要找的目标,既然你自己暴露了,就只能是对不住了。

总之,战场上是没人去用命做这个实验的,就算把坦克打瞎了,换一个保护镜片就是了,人员又没事,也没什么用,等到用机枪打坦克的份上,也不用打了,跑就是了,跑都不一定跑得了,几分钟就追上了,还有心思浪费子弹,可能吗?所以,电影不是战场,没人这么做,也不会这么做,需要做的事很多,这种事少做点没亏吃。

以上是兔哥个人观点,观迎关注兔哥,观迎探讨指正!图片来源网络。

标签: steam战地2042价格(战地2042origin价格) 《战地1》游戏基本机制介绍(《战地1》游戏基本机制介绍) 《战地5》大幅度提高帧数方法分享教程(如何提高战地5帧数) 《战地1》m1917机枪武器特点解析(战地一m1917机枪) 《战地1》狙击手新手玩法攻略大全(《战地1》狙击手新手玩法攻略大全图解) 《战地5》侦察兵m30使用详解图(战地5侦察兵20怎么没98k) 2042危险地带免费(战地2042危险地带预告片) lol巨魔怎么样(lol巨魔技能详细情况) 《战地1》近战武器区别解析(战地1dlc近战武器) 《战地2042》突击兵兵种介绍图(战地2042ai士兵) 《战地5》剧情模式常见bug解决方法一览图(战地5剧情过不去) 《战地5》大幅度提高帧数方法分享(战地五怎么调高帧数) 《战地5》侦察兵狙击手新手入门指南攻略(《战地5》侦察兵狙击手新手入门指南攻略视频) 《战地1》刺刀冲锋技巧解析图(《战地1》刺刀冲锋技巧解析图片) 《战地2042》侦查兵兵种解析大全(战地2042cdk) 《应征入伍》被击倒情况解析怎么写(《应征入伍》被击倒情况解析怎么写的) steam战地2042多少钱(战地2042价钱) 《战地5》无法保存设置解决方法(《战地5》无法保存设置解决方法怎么办) 《战地5》战争之潮升级技巧攻略(战地5战争之潮武器会绝版吗) 《战地5》战争之潮升级技巧(《战地5》战争之潮升级技巧) steam战地1多少钱(战地1steam上多少钱) 《战地2042》鲍里斯玩法攻略分享大全(战地2042b8号) 《使命召唤》手游迫降阵地玩法介绍(使命召唤手游迫降战地) 《战地1》m1917机枪武器特点解析(战地1m1918机枪) 《战地5》新手小队长玩法技巧分享教程(《战地5》新手小队长玩法技巧分享教程) 大多数情况下英语短语(大多数情况下英文翻译) 地心营救矿业部长(地心营救33人真实情况) 喋血复仇战地医生(喋血复仇战地医生怎么玩) 大多数搜寻的人已经放弃了搜寻孩子这件事缩句(在大多数情况下,检索的目的是为了找到) 彩虹六号ela倒地后自爆有什么用(彩虹六号什么情况才会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