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学森躲过美国排查,终于回到祖国之后,其儿女的境况如何呢
- 颜焕姬全国重名有多少
- 邢台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名人轶事
- 三国志系列刘备最高多少统帅
- 北宋太后刘娥临终前不断地拉扯衣服,宋仁宗想到了什么,下令给她脱下来
钱学森躲过美国排查,终于回到祖国之后,其儿女的境况如何呢
1999年9月18日,党和对“两弹一星”事业作出过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进行了隆重表彰,授予王希季、于敏、周光召、钱学森、杨嘉墀、王大珩、程开甲、彭桓武、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屠守锷、黄纬禄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邓稼先、钱三强、王淦昌、赵九章、郭永怀、姚桐斌和钱骥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本着尊重历史和客观公正的态度,文史不假带您走近钱学森同志,以及他的一双儿女钱永刚与钱永真。为了杜绝抄袭现象,本人只能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中附加水印,同时声明文章只发表于“百家号”和“头条号”这两个平台,其余皆为抄袭!
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于上海,是吴越王钱镠的第33世孙,祖籍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他的父亲名叫钱均夫,是思想开明和积极上进的主义者,辛亥革命前就创办了“劝学堂”宣传的革命救国理论。
满清被后,钱均夫出任了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长,之后还在教育部任职多年,长期从事新文化和新思想的宣传。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和优良基因,钱学森自小就属于“别人家的孩子”,兼具了好学和会学的优点,轻松考取了国立交通大学主攻机械工程专业。
1907年时,美国为了进一步占领市场和提升国际影响力,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同意退还“庚子赔款”。这笔费用,很大一部分都被用来兴办清华大学,其余部分则被当成奖学金去吸引青年赴美接受西方文化和教育。
1934年8月,以第一名成绩从国立交通大学毕业的钱学森去南京参加“庚子赔款奖学金”考试,最擅长的数学竟然不及格,而本不擅长的航空工程却拿到了最高的87分。此时,作为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的叶企孙破格录取了他。
叶企孙之所以会录取钱学森,并不是出于私心,而是因为目睹了“一·二八”的惨状后,敏锐地意识到航空领域对未来战争的重要性。因此,他极力推荐钱学森利用“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而且专业领域就是航空航天技术。
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后,钱学森受到了明显的歧视甚至打压,但还是通过优异的成绩让所有质疑者都闭嘴。短短一年的时间,他就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取得了该专业的硕士学位,令校方大呼“天才”。
完成麻省理工的学业后,钱学森考入加州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还成为了当时航空理论领域最权威专家冯·卡门的学生。没过多久,他便协助老师完成了科研课题并创立了“卡门——钱学森”公式,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面对成绩,钱学森没有沾沾自喜,相继又提出了至今都影响着火箭领域和航空领域的一系列重要概念。特别是,他的一篇“关于薄壳体稳定性研究”的论文彻底使自己跻身于世界航空界最顶尖专家之列,甚至能与自己的老师比肩。
执掌德国后,为了推行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政策,积极加强军备的研制和生产。期间,他格外注重火箭航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陆续发射了多枚不同等级的火箭,更在冯·布劳恩的主持下开始研制V-2型火箭。
1944年,德军利用V-2型远程火箭突然袭击英国本土,给同盟国带来了巨大的恐慌。不过,美国依然没有真正认识到火箭技术的重要性,继续倾尽全力进行“曼哈顿计划”。
二战结束后,火箭的研制中心从德国转移至苏联,成功发射了一枚推力达到35吨射程达到600多公里的火箭。为了在军事领域不被苏联超越,美国国防部立即拨付巨资成立了“喷气推进实验室”,下设有结构、弹道、材料和喷气四个研究小组,钱学森担任了喷气研究组的组长。
1947年,年仅36岁的钱学森已经成为了麻省理工最年轻的教授,同年还迎娶了国民党元老蒋百里的三女儿蒋英。妻子毕业于瑞士路山音乐学院,长年致力于音乐领域并且还成为了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
岳父蒋百里是时期著名的战略家、军事家、理论家和教育家,在多个领域都有不俗的表现。通过代表作《国防论》,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空间换时间”,坚信必将取得战争的胜利。
由于“麦卡锡主义”的盛行和弥漫,美国政界和商界都趋于保守,甚至还开始抨击“纵容主义渗透”。受此压力,杜鲁门总统签署了9835号行政命令,对世界各国的留美人员进行了“忠诚度”的甄别工作。
在此期间 ,加州理工化学系的苏联籍研究员威因·鲍姆被证实是情报人员,长期刺探美国的军事技术。由于钱学森跟此人的私交密切,立即就受到了牵连,还被中情局公开侦讯和秘密调查。
通过一连串的调查,向来都低调务实的钱学森竟然一举成名了。原来,他非但不是潜伏的间谍,而且还是成绩斐然的科学家,中情局的报告将他夸得“”,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更是这样表示:
无论钱学森走到哪里,他都足以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
1949年10月1日,经过十四年的战争和三年的解放战争后,新终于成立了。远在大洋彼岸的钱学森得知此事,兴奋得难以入睡,离开祖国十几年求学,目的就是为了回国报效,看来自己是该回家了!
当钱学森准备回国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就遭到了美方的阻挠,不仅禁止他接触任何科研项目,而且还收回了所有的许可证。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不仅向校方提交了辞呈,而且还发表了一份公开声明:
过去的10余年,我的确是一名受欢迎的客人,并且引以为荣。但是,现在受欢迎的地位已经不复存在,唯一能做的绅士之举就是离开。
1950年初,钱学森带着一家妻小登船离境时,却被美国强制扣留了,甚至被关进了监狱。在恩师冯·卡门教授的积极营救下,他才被保释了出来,但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必须按时汇报自己的行程。
为了迎回像钱学森这样的技术人才,新多次与美方交涉,但却被以“本人不愿意回国”为由进行搪塞。1954年,他向父亲的好友陈叔通寄出了一封私人信件,明确表达了自己迫切要求回国的愿望,如实反映了自己的真实处境。
同年,、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在日内瓦召开国际会议,周总理代表我国出席。期间,中美双方展开了多轮外交谈判,直到第二年才达成了一致的意见,中方同意释放美军在朝鲜战场被俘的11名飞行员,而美方则同意钱学森回国。对此,周总理欣慰地表示:
中美大使级会谈至今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但双方就侨民问题倒是取得了进展,我们要回了钱学森。单就这件事而言,会谈也是值得的,也是有价值的。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携全家登上了回国的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漂泊的游子终于回家了。面对各国记者的采访,他掷地有声地表示:
我不会再来了,也找不到理由再来,这是我想了很长时间才做出的决定。我打算尽最大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能让国人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为了防范美国方面和方面的,我国以钱父的名义发去了一封“中途切勿下船”的电报。经过二十多天的海上颠簸,钱学森一家终于抵达了,通过深圳入境后来到上海拜见阔别多年的父亲钱均夫。
1955年10月28日,钱学森从上海赶到北京,第二天凌晨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广场,对着初升的太阳和潸然泪下,一次次重复着“我终于回来了”!之后,副总理代表国家设宴接待,席间征求本人意见后安排他负责科学院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为了掌握第一手的详细资料,钱学森开始马不停蹄四处调研,国防部长同志亲自安排陈赓在哈尔滨全程陪同。期间,陈庚询问他能否研发出导弹时,得到了斩钉截铁的回答:
外国人能造出来的东西,我们人一样能造出来!
回京后,尚在北京医院住院的立即召见他,还在病房进行了如下的对话:
美国从开始研制导弹到搞出了第一枚,前后花了近十年时间。我想,我们国家可以更快一些,有五到八年的时间就完全有可能实现。
这次病房谈话的内容很快被毛知悉,准备在菊香书屋接见他。刚一见面,伟人就起身亲切欢迎:
学森同志,我们盼了你好久。欢迎,欢迎!
等钱学森在沙发落座后,毛还幽默地对他伸出了五个手指头,爽朗地说道:
听说美国人把你比作5个师,我看啊,你对我们来说比5个师的力量可大多了!
在菊香书屋的谈话中,钱学森坦诚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就调研期间发现的问题如实向进行了汇报。最后,他信心满满地提出发展“火箭喷气技术”的建议,更在伟人面前立了“军令状”。
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毛明确提出:“我们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这种豪情的背后,是伟人对钱学森等高精尖专家的殷切希望和充分信任,绝对不是无的放矢。
1956年7月,中央秘密成立了专门负责火箭技术研究的国防部五局,也称“导弹管理局”。从此之后,在钱学森等专家们的呕心沥血下,我国导弹开始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面对组织的信任,钱学森不仅在工作上屡创佳绩,思想上也越来越进步。1958年9月,他郑重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字字句句都发自肺腑:
回国近三年来,我受到了党的教育,特别是整风运动中体会到党的伟大,实现主义社会这一目标的伟大。今天,我庄严宣布自己愿为这一目标而奋斗,并且永远忠诚于党的事业!
1959年1月,经科学院党委的研究决定,同意批准钱学森成为党的预备党员。当时入党,需要有关部门对申请人的出身和背景进行严格审查,对于有国外经历的人员更为严格。因此,他直到三十年后还能记忆犹新:
建国10周年前,我被接纳为党的一员,简直激动得睡不着觉!
1960年,钱学森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之后又担任了第七机械工业部的副部长,再到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始终都致力于导弹专业的研究。为了培养青年人,他还相继吸收孔祥言、李颐黎、朱毅麟和褚桂柏进入自己的研发团队,也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四大”。
1964年10月16日,随着第一颗的成功试爆,正式成为了有核国家;1967年6月17日,随着第一颗氢弹空爆的成功,更加巩固了自己在核俱乐部的地位。
虽然已经拥有了“两弹”,却苦于没有远程运载技术,依然还是无法打破美苏两国的核威胁。因此,研发自己的导弹技术和卫星技术就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大事,钱学森当仁不让地领衔了“东方红一号”项目。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搭载下升空,彻底实现了“两弹一星”的历史伟业。
功成名就后,钱学森依然保持着低调朴实的作风,转而继续在科研经验培养青年人。1979年,为了庆祝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授予他“杰出校友奖”,但钱学森却看淡荣誉,并没有前去领奖。
1991年10月,党和国家隆重召开了“两弹一星”表彰大会,授予了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的奖章,充分肯定了他的丰功伟绩。对于这种荣耀,他本人却谦虚地表示:
这个荣誉并不是最激动的,我真正激动的是前段时间王任重同志为《史来贺传》写的序:“中组部把、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五人作为解放4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党员优秀代表。”当读到这个序时,我内心激动无比,因为自己终于是劳动的一份子了,而且还与最先进的份子处在了一起。
1999年9月18日,党和国家再次表彰了23位“两弹一星”功勋。可惜,由于钱老年事已高,并且长期都卧病在床,无法亲自出席这个盛典。同志生前曾经深情地指出:
要记住那个年代,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那批老科学家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还能把“两弹一星”和好多高科技都搞起来。实在了不起!
2003年,终于实现了遨游太空的夙愿,“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了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从此以后,我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航天大国和航天强国。
从太空归来后,杨利伟亲自登门拜访了钱老,专门向这位航天的领航人和奠基人当面致敬。此后,神舟六号和神州七号的航天员返回地球后也都亲自探望钱老,逐渐成为了航天人的一种惯例。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同志在度过建国六十周年后于北京安然辞世。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国家举行了高规格的葬礼,还由隶属于北京卫戍部队的海陆空仪仗队抬棺,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钱学森和蒋英夫妇共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名叫钱永刚,女儿名叫钱永真。
1948年10月,钱永刚出生于美国,由于父亲钱学森除了在加州理工大学担任教授外,还是五角大楼的重点科研人员,因此工作非常繁忙,鲜有时间照顾他。不过,只要有相处的时间,总会不厌其烦地表示:
我们是人,我们的家乡在浙江杭州。
1955年,七岁的钱永刚和五岁的钱永真跟随父母踏上了回国的邮轮,准备返回那个被称为“家乡”的故土。多年以后,他还这样回忆:
船一直开了很久很久,都还没靠岸。
回国后,钱学森立即投入到军事科研领域,几乎都是早出晚归甚至一连数月见不着人。在钱永刚的印象中,父亲总是很忙很忙,对于自己的学习并没有严厉的要求,甚至还有一种“散养”的感觉。
上世纪60年代,随着左倾思想的蔓延,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停课现象。当时,钱永刚正在就读高中,按照正常的发展趋势应该考入大学,可随着教育的中断,他只得选择参军入伍。
处在特殊时期,钱永刚的家庭出身和海外背景极大地影响了他,甚至就连提干和入党的机会都没有。若干年后,他平静地回忆那段历史:
成为“五好战士”后,工农家庭出身的战士就可以入党、可以提干了,可我却不行,对我的考验还需要再加码。我什么都慢。
恢复高考后,钱永刚已经阔别学校十几年了,但他没有放弃接受再教育的机会,硬是通过自学在30岁时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在父母的支持下出国留学,就读于父亲的母校加州理工大学的计算机专业。
从2004年起,钱永刚相继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校的兼职教授和特聘教授。之后,又接连出任行为法学会副会长、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馆长、航天钱学森决策顾问会主任、西安交大钱学森学院荣誉院长和西安市创新教育顾问等职。
钱永真出生于1950年6月的美国,自小受母亲的影响更大一些,在音乐方面展现出过人的天赋。跟随父母回到祖国后,以当时政治文化环境而言,她丧失了可以继续学习音乐的机会,只能接受母亲的“家教”。
随着60年代的到来,全国各地都开始停课停学,钱永真就连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也丧失了。哥哥钱永刚从军后,钱永真只得下乡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在下乡期间,音乐成为了钱永真唯一的伴侣,无论劳动多么辛苦,只要有音乐相伴就能坦然面对。改革开放后,她在父母的鼓励下出国留学深造,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
学成归国后,钱永真长期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曾经担任过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和歌剧系副主任。几十年的辛勤耕耘后,她像自己的母亲一样,也为国家培养出了大批的音乐人才。
钱永刚和钱永真这对兄妹,虽然不如父亲钱学森那样光辉绚烂,但却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出类拔萃,不辱父辈的英名。@文史不假
颜焕姬全国重名有多少
根据不同的数据来源,颜焕姬在全国范围内的重名数量不尽相同。据统计,截至2021年,全国姓氏排名前500的人口中,颜姓人口已经超过900万。而姓氏加上名字则需要更进一步的分析,因为同样的名字可能有许多不同的拼音和写法,这也会影响总重名的数量。有些数据机构提供了一个大致的估计,根据他们的调研结果,颜姓人口中大约有1%左右的人取名为焕姬,即约有9万人。然而,这并不是一个严谨的数字,因为这些数据往往只能反映其中的一部分人口。此外,还有许多可能未被统计的人口,因为他们可能没有在公安部门注册或没有使用他们的真实姓名。因此,对于颜焕姬全国重名的具体数量,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和分析,才能得出一个更为准确的结论。
邢台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名人轶事
邢台名人出现过不少名人,这里介绍几位名人及事迹。
王蕴瑞(1910—1989),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人。1932年12月入党,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加入工农红军,曾任红五军团第14军军部任参谋,红11军第19师作战科科长,红七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师57团团长,红10军团第3师师长,挺进师参谋长等职。
抗战时期,曾任东进纵队训练科长,冀南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军区参谋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2纵参谋长,3兵团副参谋长等职。参与指挥了钜金鱼、定陶、鲁西南战役,在淮海战役中,协助陈再道完成围歼黄维兵团和阻击李延年兵团的任务,协助陈锡联指挥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战役。
新成立之后,曾任川东军区参谋长,3兵团参谋长,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办公室主任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9年3月30日在北京逝世。
路扬(1917—2001),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人。1937年11月入党,开国少将。
抗战时期,曾任冀西游击队先遣支队第2团连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27团总支书记,冀中军分区政治部干部教育科科长,冀中军区教导团政治处教育干事,晋察冀军区陆军中学教育股股长,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前线报社社长等职。参加过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3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等职。
新成立后,曾任第19兵团兼陕西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志愿军第19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志愿军第63军政治部主任,办公厅总参谋长办公室主任,办公厅副主任,国防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河南省军区政委等职。
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2001年6月6日在北京逝世。
吕士英(1917—1989),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人。1938年入党,开国少将。
抗战时期,曾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三纵队七团营教导员,大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部训练股股长、作战股股长,团参谋长,八路军129师385旅第14团副团长兼参谋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大行军区第3军分区赴东北干部团副团长,东满军区独立第3师8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29师司令部参谋处处长,416团团长。
新成立后,任解放军师参谋长、副师长,志愿军师长,军事科学院战理部战役研究室主任,战理部副部长,第二炮兵56基地司令员,第二炮兵技术学院院长等职。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9年2月2日逝世。
三国志系列刘备最高多少统帅
不好意思最高就76,不太符合历史上的刘备。三国志14刘备魅力:99政治:78武力:73统率:76智力:74刘备的五维中,魅力最高为99,有可能是游戏中基础魅力值最高的武将,但其他四项属性却显得很平平无奇。刘备拥有“脱兔”、“英名”、“强运”、“向心”和“再起”五项属性特点。
北宋太后刘娥临终前不断地拉扯衣服,宋仁宗想到了什么,下令给她脱下来
刘娥北宋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太后,常被与西汉的吕雉、大周的武则天相提并论。但是后世对于她的评价却往往要好与这二人,后世评价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刘娥的一生可以用“传奇”二字来概述,以一个歌女,且再嫁的身份不但做了大宋的皇后,甚至最后还能以一个女子的身份在儒家文化最为鼎盛的大宋王朝掌权近11年的时间,可以说她的一生注定就是传奇的一生。
本为蜀地孤女,因缘得入韩王府
刘娥出生于官宦之家,她的祖父是后晋、后汉的右骁卫大将军刘延庆,而她的父亲刘通则是宋太祖时期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当然刘娥的家世虽并不算差,不过可惜刘娥出生不久,她的双亲就相继去世,自此家道中落。
后刘娥就被寄养在了母亲庞氏的家中,不过别人的家始终都是别人的家,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早早得就丢掉了大家闺秀的身份。刘娥稍大后就成为了一位歌女,并嫁给了一个叫龚美的银匠。之后不久刘娥就跟随着自己的丈夫来到了东京汴梁谋生。
原本刘娥以为自己的一生也就是如此了,但是上天就似乎开始垂怜于她。在当时由于龚美在东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不顺,于是他就打算将刘娥卖掉,以此来换些钱财。而这个时候,刘娥就被韩王府的指挥使张耆给看上了,于是张耆就将其买下。
当然张耆可不是打算将刘娥收为己用,而是准备将刘娥献给韩王赵元休。之后当韩王看见刘娥时,那是惊为天人,甚是喜爱。而这个时候的刘娥肯定不知道,日后的赵元休将带着她走上人生最为鼎峰的时刻。因为赵元休会在日后成为大宋的第三位皇帝,史称“宋真宗”。
身份低微,被太宗驱逐韩王府
话说赵元休(后来的赵恒)在得到了这貌美的刘娥还得倍加宠爱,整天每日每夜的腻在一起。就这样在某一天宋太宗看见赵远休越发的憔悴消瘦,所以就问了赵元休的乳母,问她近几日他跟谁在一起。乳母就将刘娥入府的情况说给了太宗听,太宗听后那是十分的愤怒,一个皇家的王爷居然跟民间的一个歌女厮混。
愤怒的太宗就令赵恒将刘娥赶出王府,而赵恒不敢不听从于自己父皇的命令,但是却也舍不得刘娥。于是就让刘娥暂时寄住在指挥使张耆的家中,自此就这样过了数年的时间。
韩王登基为帝,自此一步登天
公元997年宋太宗驾崩,韩世赵元休登基为帝,是为宋真宗。真宗继位后,在没有自己父皇的干涉下,就赶忙的将刘娥接到了宫中,当然最开始由于刘娥的身份极其特殊,所以真宗并没有给其名分。不过刘娥虽暂时未有名分,但宫中谁都知道,真宗最宠爱的就是她,她日后定会飞黄腾达,所以没有人敢欺辱于她。
而刘娥虽然有着真宗的宠信,但她却从未侍宠而骄,对于其他的妃子她都能做到谦逊有加,也就是如此宫中的人都对她较为友善。就这样在真宗景德元年被赐予四品美人的称号,不久后就又接连晋升为修仪、德妃。
公元1007年郭皇后驾崩,此时后位已空,于是真宗就打算立刘娥为皇后。但是当真宗这个想法向百官提出的时候,并遭到朝中重臣的反对,以寇准、李迪、向敏中、王旦等为首的重臣纷纷以“刘娥出身微贱,不可以为一国之母”为由阻止真宗想立其为皇后的想法。随后真宗眼见于此只得暂时搁置了这个想法。
就这样刘娥第一次“皇后梦”宣告破灭,直到公元1010年刘娥才又等到了一次机会。这一年刘娥的侍女李氏为真宗皇帝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当然此子虽是李氏所生,但是对外确是刘娥的儿子。也就是如此最终在公元1012年,在“母凭子贵”加持下,刘娥终于如愿以偿的坐上了一国之母的位置。
后党败帝党,刘娥开始独揽大权
刘娥坐上后位后,那是把整个后宫治理的是井井有条,不管是奖励他人还是惩罚他人都是有理有据,所以后宫之人都很信服于刘娥。而且每当真宗下朝有意无意的将一些朝中的难事说与刘娥听,刘娥都能给真宗一些独到的意见,所以真宗在朝政的处理上就越发的倚重刘娥。
再加上真宗的身体越发的羸弱,所以最后真宗回宫之时,就索性将朝中的一切事务都交于刘娥一人处理。而后刘娥就借助着这个权力逐渐的把持了朝政,当然此时的真宗依然还是恍如在梦中一样,对此茫然不知。直至天禧三年出现的一件事才让真宗意识到了刘娥的威胁。
天禧三年的某一天,京师突然出现“太白昼现”的奇景,真宗看后感觉上天是否在预示着什么,所以赶忙叫了占卜师询问这是怎么回事?而占卜师在经过占卜后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女主昌”。而这个结论说都知道是在说谁,真宗也不例外。
真宗看到这个结论后就开始害怕了,他知道这几年随着自己的放权,刘娥的势力显然已遍布朝野。但是刘娥毕竟不是赵家人,他开始害怕自己的赵家江山又会出现如同唐朝武则天那般的情况。所以他打算让“太子监国”以此来制衡刘娥的势力,于是在想到这个主意后,他就向周怀正透露了自己的意思。
而后时任宰相寇准在得到了真宗的意思后,并让杨亿连夜秘密起草“太子监国”的诏书,准备在第二天向全国颁布。但是不知何故,这次预谋不知被谁泄露了出去,最终被刘娥得知。你说要夺她的权,刘娥能忍吗?当然不能忍,于是刘娥就来到了真宗的住所,询问到底有没有这回事。
按理说真宗乃是皇帝,刘娥这么问,他完全就可以说是的,然后直接夺了刘娥的权。但是真宗实在过于软弱,被刘娥这么一逼,他居然回答“不记与准初有成言”,然后将所有的责任推给了寇准,你说这还能说什么呢?最终在真宗的下,寇准被罢免了相职,也就是如此真宗的帝党丧失了一个最重要的领导者。而刘娥的后党却因这件事白白得到了一个相位。
而随着寇准的失势,帝党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周怀正意识到下一个就会轮到自己。于是他准备兵变让真宗退位,然后直接将太子扶上帝位。可惜这个计策最终还是被刘娥的后党所知晓,而后第二天周怀正及其党羽就被一网打尽,而周怀正也在不久被杀害。
就这样随着真宗的帝党最重要的两个人物或被贬,或被杀,刘娥的后党最终彻底的掌控住了朝政大权,而此时软弱不堪的真宗实际上就只能在后宫中当一个傀儡皇帝。最终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驾崩,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自此刘娥走上了人生最为巅峰的时刻,成为大宋实际上的女皇帝。
临朝称制,权倾朝野
随着真宗的驾崩,自此北宋的军国大事权均有刘娥一人决定。但是此时的刘娥并不安全,因为曾经跟她一起对抗帝党的丁谓预谋架空她,然后独揽朝政。当然刘娥注定不是个柔弱女子,她可是被称为有“吕武之才”的主,而后在刘娥一系列的操作下,丁谓以瞒上欺下、架空两宫的理由被罢免相职,同时贬至崖州。
而随着丁谓的被贬,朝中几乎已再无对刘娥有威胁的势力存在。最终在天圣二年,刘娥身穿龙袍在朝堂上接受了宋仁宗和群臣所上尊号“应元崇德仁寿慈圣皇太后”,自此刘娥开始权倾朝野。当然此时的刘娥虽有穿龙袍的逾越之举,但她好像从未有过要称帝之心。
记得当年殿中丞方仲弓上书,请刘娥“行武后故事” 权知开封府,后入朝拜相的程琳亦献上《武后临朝图》,均暗示刘娥称帝。但是刘娥却几乎没动过要称帝的心,最终为了彻底杜绝一些人的非分之想,她甚至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鼓动她称帝的奏章撕碎,掷于地上,并表说道“我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于是就这样从此无人再敢去鼓动刘娥称帝。不过虽然刘娥无称帝的心思,但是在某些做法上却也彰显出她对权力的渴望。刘娥曾数次穿着龙袍去太庙祭祀宋朝历代的君王,即使当时的大臣们多有反对,她也依然如此。而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刘娥虽未有称帝之心,但在做法却早有女帝之实。
掌控大权,多有政绩
刘娥虽为女子,但是在治国上却丝毫不逊色于任何的男皇帝们。此时的大宋在她的带领下,非但没有衰落,反而国力变得越来越强大,而这都依赖于刘娥的励精图治。可以说在刘娥掌控大宋朝政的这十一年的时间里,有三件大事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其一终结天书。在公元1008年真宗皇帝曾发起了一项被《宋史》称为“一国君臣如病狂”的“天书运动”。这个运动简单的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对“天降祥瑞”一事进行造假行动,然后以此来彰显真宗皇帝是“天选之子”。可以说这项由皇帝发起的造假活动对北宋造成的伤害是极其巨大的。
在当时由于全国都出现了所谓的天书,而朝廷为了把各地出的祥瑞都好好的供奉起来,整个宋朝开始修建数不尽的宏伟道馆宫殿,也就是如此最终造成宋朝的国库开始被慢慢掏空,民间的百姓因因为这个被弄得是苦不堪言。于是在刘娥临朝摄政后,刘娥就下令将“天书”同宋真宗一起下葬永定陵,然后停止天下宫观营造,借此彻底的终结了这场祸害了大宋百姓数十年的“天书运动”。
其二结束党争。真宗末年的党争可以说是北宋最为严重的,但是由于真宗的帝党和刘娥的后党相互为了争权夺利开始互相攻击,从而导致整个北宋的朝堂是混乱不堪。而后随着刘娥彻底的掌控住北宋的大权,为了彻底的杜绝朝野越来越严重的党争,于是并借口要推恩,将朝中所有大臣的家属全部收集了起来,然后让人绘成图挂于寝宫之中。
之后每当有奏请升迁封赏的,刘娥都会比对这幅图,看看谁跟谁有关系,然后再决定是否要升迁,以此来避免党争的出现。
其三发行交子。交子就是世界上第一纸币,在当年刘娥下令在成都成立“益州交子务”,然后负责发行交子事宜。而后在刘娥的主持下,首次交子的发行就达1256340贯。
可以说正是因为刘娥的励精图治,并做出了结束党争、发行交子、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等一系列的政绩,最终北宋才能出现后世的“仁宗盛治”。
临死大赦天下,还政于仁宗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掌控了大宋11年的刘娥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而临死前的刘娥又做出了一件足以让她名留青史的事情,那就是大赦天下。同时刘娥还下令为之前因被贬而死的寇准、曹利用等人恢复名誉,并允许其子嗣再次入朝为官。
当然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刘娥终于在临死前将大宋的天下还给了宋仁宗,而当一切安排妥当了,终于刘娥闭上了自己的眼睛,自此走完了自己那传奇的一生。
而据史书记载临死前的刘娥一直在做着一个重复的动作,那就是数次牵扯自己身上的龙袍,而刘娥又因病情的原因,一直都不能开口说话,所以在旁的仁宗皇帝一直不知道刘娥是何意。最终在刘娥驾崩后,仁宗皇帝也始终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只得询问在宫门外面等候消息的百官们。
当然此时的百官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正当仁宗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参知政事薛奎站了出来,他说道“太后是不愿意让先帝在地下看到她身穿天子之服的样子”。这时仁宗恍然大悟,于是赶紧让人替刘娥换上了后服。
就这样在一切准备妥当后,在十月宋仁宗就率文武百官将刘娥下葬于宋真宗的永定陵,谥号“章献明肃”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