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经帮领导干过最奇葩的私活是什么
年轻时在单位司机班上班,给老大专职开车。
我们单位是央企的一个分厂,全厂2000多人,算是比较大的企业,司机班30多人,修理班9人,叉车班十多人,大车负责运输,叉车班负责厂内转运,小车负责厂部一些对外事宜用车,我和另一个小兄弟给正副厂长开车,其它领导不配专职司机。
央企管得严,老板的座驾是A6L,算是最高档的车了,那会还没开始公车改制,领导用车都是单位安排。
老板老婆也是我们单位的,厂财务科科长,两口子都是50多岁,有一个老妈健在!两孩子,一儿一女,大儿子在英国留学,姑娘在北京上大学,只有假期才回来。
于是,我顺理成章地变成老板家的专职保姆兼儿子。
老板住厂里家属区,上下班不用接送,我也住厂区,到车队就10多分钟,所以车一般就停在车队,有事才去开。
工作时间和老板应酬时间才用车,其他时间都是在办公楼的小车司机休息室玩,如果自己需要用车干点私事和老板打个招呼就行了,管理还是比较宽松。
虽然单位事不多,但是老板家的事还是不少,老太婆身体不大好,一周要去医院治疗三次,家里体力活,修修补补,打扫卫生,这些活全得干。
虽然老板没说过让我干,但是眼里没点活领导也不喜欢不是?于是就抢着干,慢慢就变得名正言顺了。
老板住单位的楼,3楼,老太婆去医院上下很不方便,刚好厂里盖新楼是电梯房,老板就分了一套。
搬家时,老板让我喊车队没出车的司机还有修理工一块帮忙搬家,来了一堆人,半天功夫全部搞定!
按当地习惯,搬家叫“燎锅底”!应该请帮忙搬家的人吃顿饭才算,可搬完了也中午了,老板一家没一点反应?司机班和修理工也不敢在家里呆着,都在楼下纳闷?到底是走还是留?
没办法,我看老板也没反应,就告辞下楼,借口老板中午还有个会,让我招呼一帮兄弟去吃饭,算是答谢!
一顿饭干去我500多块,我一个月工资才1200,可心疼死了,也不知道老板给不给报账?
吃饭后又上楼去帮忙收拾,忙到下午8点多才回家扒拉口饭。
第二天想想老板搬家是不是应该送点贺礼啥的?刚好上午收拾房子时老板娘子说客厅如果放一盆发财树就更好看!于是开车跑园艺市场去买了两颗大发财树,吭哧吭哧搬上楼!
果然,老板娘很高兴!
老板娘高兴的结果就是我老婆回家和我大吵一架,怪我把一个月工资打水漂了。
事后,那顿饭还是我请客,老板提都没提!可够奇葩的!
历史上有哪些巧合事件的发生让你惊掉下巴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事情在当时看似稀松平常,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当我们站在现在,回顾总结历史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令人不可思议巧合的事情。今天,我就说说发生在我们伟大领袖毛身上的一些巧合事情。
【一】9月9日之谜 。毛1927年9月9日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在农村建立革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1949年1月30日北平和平解放,但是1949年9月9日毛才进入北京。而毛去世的日子是1976年9月9日。毛起家发迹、进入北京、离世都是在9月9日这一天。
【二】8341之谜。 8341部队是中央警卫团对外,他是中央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身边的一支特殊部队。8341是部队这个代号是总参谋部下达的,而且代号用过一个时期是要更换的,他的正式是解放军中央警卫团。1976年9月9日毛去世,毛他老人家活83岁(1893至1976年),当领袖41年(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至1976年),而将两个数据放到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正好是中央警卫团的“8341”。
【三】二十八之谜。毛青年时期自己起的笔名叫“廿八画生”,而“”三个字繁体字的笔画数正好28画,毛一生与“28”特别有缘,毛28岁与杨开慧结婚,28岁加入党,而当年的一大13名代表的平均年龄是28岁,从此开始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的开展。28年后的1949年,成立,从新建立到1976年毛去世,正好也跨过了28个年头。在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
雨露计划补助发放时间2022
发放时间为6月底,12月底。
我国冬季运动的普及率有多高,的举办能带来什么改变
谢邀请!冬季运动在东北普及率还是比较高的!因地域环境好,国家投入就比较多。而在南方,申雪,赵宏博在深圳开办了冰上运动学校,陈露和俄罗斯的丈夫也招收学员。在早一点的叶乔波退役后在北京的郊区投巨资建了一个滑冰馆,他们都是在为普及冰上运动做贡献的人!据了解大城市也有为数不多的滑冰馆,但因收费较高去玩儿的人不是很多。冬奥会的举办是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冬季运动中来,从喜欢到参加培训。
下地干农活时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本叟地地道道,跟黑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在阡陌纵横的沃野上,摸爬滚打几十个年头,也遇到过许许多多的事。这事啊,有能说的,也有不能说的,有疑惑不解的,还有许多忘记了的。
今天啊,就选择一个不能说的,通不过地写出来。
那是上个世纪的事,距今大概可能也有好几十年了吧,我算不准。
记得很清楚,一九六五年冬天,白天铺豆场,拆豆垛用梯子上去,豆垛比房子高多了。从早晨开始扒垛,一直到吃晚饭才铺展完毕。
大场子铺得圆圆的,像一张大尖饼,直径估计有四五十米,豆子铺得一米多厚。先用马踩踏,平整以后才上滾子,一组五盘石头滾子,要四组20匹马拉滾子压一天一夜,翻四次才能起场。
东北的冬天黑得早,不到4点(16点)太阳就落山了。6点钟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