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4河北之争刘备怎么打
三国志14威力加强版刘备剧本打法指南 190反董:一是直接平推袁绍统一河北,二是触发事件搬家洛阳破局,三是搬家江东建业和吴。 194群雄:吃吕布大礼包破局,目前只这么玩过。 200官渡:稍微费劲点,四处受敌,主要是CC和袁绍都比较庞大了,防守抓将,只要抓到司马懿和张郃基本破局。 207三顾:个人最喜欢的剧本,相当经典的剧本,一是靠江陵和襄阳的资源送到新野,强推许昌,陈留破局,这种打法比较累,多线操作,还得围点打援;二是走历史路线,永安江州入蜀,拿下成都,吞并刘璋,攻取汉中。这种打法比较稳扎稳打,到最后基本演变成了汉中争夺战的剧本。 潼关之战、河北之争和三顾的玩法有点差不多,基本都是进军荆州,然后入蜀。 217汉中:上来就是干,先拿汉中,然后新野汉中双线出兵,历史路线。 官渡可以开局跟孙家同盟两年,袁绍也可以一直同盟,就是开局搬家才能收赵云加周仓等人,专心2年内把曹操灭了就可以打袁绍等人。孙家可以一直同盟下去。 至于三顾茅庐,电脑孙权太无用,不仅无法扩张,庐州也百分百丢,所以打刘璋有点不合适,刘璋完全就是乌龟,有一二十万兵但从不出门,一来为了保护江夏必须牵扯曹操打泸州,二来打下上庸就能打宛城。分不出太多兵去打刘璋。
三国志14群雄割据技巧
1.内政方面确定好人事之后不要让他们无脑探索登用,这样会降低一般效率,尤其下旬不要让征兵的乱跑。2.远征一定小心别被断粮,AI会自动占领,今天在吧里学了一个就是造一个建筑占格子,没完成的都算。3.自己不会发展内政可以设置军团,他们搞得很好还会给你送粮送兵,后期觉得自己占城太慢就分俩军团,一个打刘璋一个打孙家一个打刘表。
三国志14志在千里张鲁怎么破局
破局步骤:1、开局的阳平关放比较少的兵力,长安出兵守住一两波后,占了赤岸不要放人,这样马腾出兵长安时,只要他占了陈仓,就有很大概率怀柔赤岸,那么长安就不会出兵阳平关了。2、然后等梓潼的兵力比较多时,汉中放比较少的兵力,等刘璋出兵,然后引刘璋的武将踩了安阳,那么长安和上庸就不会出兵汉中了。3、这样就等曹操打天水了,然后拿天水,然后收掉马家军,就破局了。
揭秘蜀汉十四名将都有谁
蜀汉有多达十四名将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堂堂蜀汉,诸葛亮慧眼识人,在提拨任用文武重臣的问题上,坚持以“德才兼备”为选拨标准,陈寿的《三国志》对诸葛亮的治国成效作出高度评价:“……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现在谨遵出题范围,“揭秘”有哪十四个名将:关张马黄赵世人对蜀汉五虎上将已经有了相当多的了解,我不再哆嗦,只引用陈寿最后的点评:关羽、张飞都被称为万人敌,当世之虎将,关羽报恩曹操,张飞义释严颜,都有国士风范。然而关羽刚愎自傲,张飞暴烈严酷,因此而遭到不幸!马超与西部民族友好,倚仗自己的勇猛,而使家族覆灭,十分可惜!不过他比前两个人还强一些,看来陈寿先生是十分欣赏马超的。黄忠、赵云刚强勇猛,充当战将,与灌婴、夏侯婴是一样的人物吧!魏延 马忠 王平 姜维 邓芝刘备的去世,魏延直接受到诸葛亮压制,魏延实在不懂什么叫“忍耐、等待”的韬晦策略,犯了人之大忌,竟然说:“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巜三国志.蜀书.魏延传》)这是公然轻视统帅诸葛亮的威信,虽然都是为了北伐大计。魏延的这个态度引发罗贯中的大肆渲染,他耸人听闻的把东汉流行的相面术用诸葛亮的话:“脑后有反骨”为魏延的被诛杀大造,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猜测诸葛亮这是忌惮魏延才能的反应。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顺便带走了魏延,可叹蜀国最后一位堪与五虎上将比肩的大将,以悲剧结束了自己本可以辉辉的一生,蜀国再无大将,而闪亮登场的是一位三流先锋廖化。马忠是蜀汉巴西(阆中)人,主管南中军政大权的庲降都督,负责蜀国南方的军政大局,任镇南将军平尚书事。蒋琬主持中枢重要决策时,马忠是决策人之一,比如,任命姜维为凉州刺史的决定,是与费祎、马忠共同的推荐,蒋琬上疏后主称:“辄与费祎、马忠议,以为凉州胡塞之要,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华阳国志》)王平是蜀国巴西宕渠(四川达州)人,他的成名在于跟随参军马谡担任先锋时,王平曾经多次规劝马谡不要驻守山上,马参军根本不听,致使街亭要塞失守,只有王平的一千人马击鼓坚守。王平四平八稳的风格颇为诸葛亮欣赏,从一个“门牙将”;不,是牙门将晋升为讨寇将军,封为亭侯。延熙六年蒋琬任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各军。独自担当镇守蜀国北大门的重任。姜维,字伯约,天水翼县(现甘谷县)人。其实姜维属于蜀汉的后起之秀,后主建兴六年(228)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姜维投奔了诸葛亮。诸葛亮十分欣赏姜维对大业忠诚勤勉,思虑精细。极力主张首先训练中军虎步兵五六千人。姜维是继诸葛亮后,为蜀汉的首席军事人才,有胆量而且深谙用兵之道。此时升任中监军、征西将军。诸葛亮去世后,姜维成为蜀汉军事上的继承者,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凉州剌史、卫将军、大将军。姜维一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忠实履行了诸葛亮生前制定的“以攻代守,积极北伐”的战略。其中,大胜两次,小胜三次,平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益州刘璋旧部,但是未受重用。刘备取成都后,刘备很欣赏他,先在广汉郡任太守,后来入朝任尚书。邓芝的军事生涯集中体现在随诸葛亮北驻汉中的时候,成为诸葛亮重要的下属,先后为中监军、扬武将军,诸葛亮去世后,邓芝任军师前将军、兼领益州刺史,封为阳武亭侯、车骑将军、在他晚年时,涪陵发生叛乱,邓芝领军平叛,斩杀为首份子,社会恢复正常,三年后的延熙十四年(251)邓芝去世。张翼 张嶷 李恢 廖化张翼,字伯恭,犍为武阳(今彭山市)人,是一个官三代。刘备入川后,任涪陵令、梓潼太守、蜀郡太守。建兴九年(231)为庲降都是督,绥南中郎将,这个时候张翼的主要工作是南方平叛,免除诸葛亮北伐的后顾之忧。由于业绩突出,被诸葛亮抽调到北伐前线,任前军都督,领扶风太守,赐爵关内侯、都亭侯、征西大将军。景耀六年(263),张翼与姜维共守剑阁,退到涪县(今绵阳)投降了钟会,张翼与钟会到了成都后,为乱兵所杀。(张翼)张嶷,字伯岐,巴西南充国县(今南部县)人。张嶷原来是县城衙门里的功曹小吏,刘备入蜀后任益州从事,后为牙门将,本土将领马忠的属下。由于跟着马忠平叛有功,担任越嶲太守,此人貌不起眼,没有武将的威风霸气,但是“策略足以人算,果烈足以立威,为臣有忠诚之节,亮直之风”。他的主要功绩就是维持地方秩序,“邦城安穆。”他修筑郡城颓坏的道路、桥梁、城墙、重开越嶲到成都的“牦牛道”。254年,张嶷离任回成都,同年张嶷在陇西战死。这位文武双全的忠贞之士,列入蜀汉十四名将完全有资格。李恢,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云南玉溪)人。为刘璋旧部。李恢初仕郡县督邮,归降刘备后逐渐提升到别驾从事,221年被提升为主管数郡军政的庲降都督,“使持节领交州刺史”。南中四郡是蜀汉非常重要宝贵的一块疆土,是支持北伐的重要物质基地,李恢手握军政大权,是蜀汉的南方重要将领之一。(李恢)廖化,字元俭,原名淳。襄阳人,是前将军关羽的主薄。关羽失败后,投奔东吴,但是他仍然要重归刘备,于是装死,带着亲昼夜西行,与刘备在秭归相遇。刘备大喜,任廖化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任丞相参军,广武都督、右车骑将军、持符节,兼任并州刺史,封为中乡侯。以果敢、刚烈著称。咸熙元年(264)春,蜀国灭亡,廖化与其他将领内迁洛阳,途中病死。结束语这十四名蜀汉名将,陈寿对最后四位将领几乎是一笔带过,甚至语鄢不祥,要合理评估他们的能力,显然比较困难。尤其是后蜀时代的将领。也可以看出,后蜀时代的确有“蜀中无大将 廖化作先锋”的感叹!由此想到,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战略,的确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