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妮坦手游站:纯净绿色软件游戏下载网站

电脑软件| 软件合集| 最近更新| 网站地图

您的位置:首页 > 手游攻略 > 最后的木头怎么玩(绿洲计划烹饪怎么加木头)

最后的木头怎么玩(绿洲计划烹饪怎么加木头)

2023-07-13 14:18:56

绿洲计划烹饪怎么加木头

最后一个菜,蒸全羊,就用木头火来烧制吧,口感真的会不一样。

如果在户外捡到好看的木头,想放家里当摆设,需要怎么处理

【台长来答】不是每次都能捡来好木头,捡来好木头一定立马制作木座上的野草盆栽

物质是怎么消失的

我们从小就学到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甚至是质能守恒定律。可以说,守恒定律从诞生之日一直持续至今,都是十分坚实的物理学理论,当牛顿的三大力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大尺度下和小尺度下都产生了巨大误差时,守恒律依旧坚如磐石;

当然,波尔对“实验中丢失的一小部分质量”产生疑惑,甚至一度想要否定能量守恒时,实验(发现中微子)最终还是捍卫了守恒律。

如果守恒律是确实成立的,就会有一些人在思考一些问题,比如,燃烧过程中,燃烧过后,留下来的质量似乎都比反应之前要少得多,那这部分损失“质量”到底哪去了?

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实际上并不简单,这里就涉及很多问题,比如燃烧反应以及爱因斯坦的质能等价。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燃烧反应

我们就拿“燃烧木头”来举例子。要搞清楚木头的燃烧反应,我们其实就应该先搞清楚木头的主要程度到底是什么?

木材中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素、纤维素及半纤维素,这里指的是干燥的木材。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衍生而来的结晶聚合物,大概占据总物质的41%~43%。

如果我们从元素的角度来看,构成木材的主要成分是碳,氢,氧。具体的占比是:

  • 碳大概占44%
  • 氢大概占6%
  • 氧大概占42.5%

剩余的,还有大概0.5%的氮元素,以及不到1%的其他元素。我们从木材的成分来看,木材的燃烧主要就是碳燃烧。

通过初中的化学课,我们也知道,碳燃烧的结果是生成二氧化碳或者一氧化碳,这取决于是不是在充分燃烧。

我们要注意的是,燃烧的过程实际上是有氧气的介入,也就是说,有其他的反应物加入了反应,整个系统的质量理应增加的,增加的部分就是“参加氧气的质量”。

但当我们称量时,只能称量燃烧后剩余的物质,这些并不是所有的生成物,在众多生成物中,最主要的部分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气态形式飘走了,进入到了地球的碳循环当中,成为碳循环的一部分。

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这部分,更无法拿天平对这部分称重,所以,这才会让很多人觉得整个燃烧过程中少了“质量”。实际上,丢失的绝大部分“质量”,几乎99.99999999%以上的质量都是以气体的形式离开了系统。

假设,我们拥有一个封闭的系统,确保了系统内有足够氧气,而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无法从这个系统中出去,那系统在反应后再进行称量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呢?

实际上,最终的称量结果还是“丢失了一部分的质量”,这里要补充一句,这里指的是秤的精度能够达到理想状态,在小数点后16位开外还能测得准。那丢失的“质量”哪去了?

质能等价

二氧化碳的燃烧,本质上是一个放热反应。这部分热最终会以能量的形式丢失掉。那这部分能量和丢失的质量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实际上,它们就是一回事,我们可以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述出来。质能方程实际上是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的4篇论文中的其中一篇,叫做《质能等价》的论文推导出来的方程。

在这篇论文中,爱因斯坦统一了质量和能量,他认为质量和能量是一回事,是一个物体的两个属性,质量里还有能量,能量里也还有质量。所以,木材燃烧的过程中,跑掉的能量,实际上对应着质量,通过质能方程的移项,我们就可以得到m=E/c^2,也就是说对应E/c^2的质量丢失,其中c=3*10^8m/s,所以,这个丢失的质量是极其小的,在小数点后十多位开外,很难能够测得出来,但并不是不存在这部分质量的丢失。

所以,通过木材的燃烧反应,我们最起码要搞清楚守恒律到底是什么?

实际上,质量和能量是一个东西,那么反应前后的质量是守恒的,能量也是守恒的,也因此质能是守恒的,质量和能量是等价关系,而不是质量和能量是转化关系。

古人去世后,停灵期间,尸体是如何防腐的

在我国古代,人死以后都要停灵祭奠。有放三天,有放七天的,甚至还有放七七四十九天的。如果是冬天,尸体放这么长时间也没关系。要是夏天,肯定要想法解决尸体存放问题。为此,古人想了很多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来总结下。

第一,清洗尸体,这是尸体防腐的第一步。古人会用酒一类液体擦洗死者遗体,这样做可以掩盖腐烂气味,并有一定杀菌作用。周王室就有专门负责擦洗遗体的差役:郁人和裸人,负责煮郁金香草煮汤和用黑黍酿酒,然后用这些香汤和酒擦洗遗体。考古人员在发掘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是,曾从棺液中检测出了乙醇和乙酸。

第二,给尸体穿着厚重衣服,并塞住耳、口、鼻、门等地方。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全身裹各式衣着多达二十层!不仅要穿着多重衣服,脸上也要覆盖面罩,手脚也要缠裹严实。

我国古代,肯定不会像古埃及那样将尸体做成木乃伊。但是,还是会将遗体包裹成“粽子”。

第三,选用多层厚重的棺椁,将尸体密封起来。古代的棺椁使用,是分等级的。棺指的是盛放尸体的,椁指的是棺外面的外棺。古代木匠的做工也好,层层棺椁封严了,基本上不透气。

古代规定,天子棺椁是四重:最里面那层叫棺(椑),外面还要蒙以兕及水牛皮;第二重称地也,以椴木制成;第三重称属;第四重称大棺。上公、侯伯子男、大夫等级别分别为三重、二重、一重。士这个级别的,只能用棺。一般等级越高的,停灵祭拜的时间长。刚好,层层的棺椁具有很好的密封性,可以隔绝气味。

而且,棺椁的木材也有讲究,主要是柏木、松木、梓木、楠木等。这些木材,不仅不易腐烂。而且,这些木材本身带有香味。

如果停尸时间特别久的,会用石棺封住。例如,孝庄太后死后37年没有下葬。最外面,就是用石棺存放的。

(古代存放冰的冰鉴)

第四,古代也是懂得存冰的。所以,有条件的人家,会在棺椁周围放置冰块降温。冬天的时候,古人会从湖里和河里凿取冰块,存放在地窖里。等到夏天的时候,可以用来降温和做冰镇凉饮。如果遇到夏天停灵祭奠,会用冰块来给遗体降温。

(文|勇战王聊历史)

小学二年级有一道题是这样写的,一根木头锯成九段,每段5分钟,需多久

谢谢邀请!这是二年级的一道数学思维题,如果学生稍不留心,就会导致列错算式,答案不正确。

大部分学生看到这道题就会按一般的思路想:锯一段木头需要5分钟,那锯九段就是9个5分钟。于是毫不犹豫地就写出算式:5×9=45(分钟)。学生们往往忽略掉了最后一次,也就是第八次的最后一锯下去,把剩下的木头锯成了两段,这时加上前面7次锯的7段,正好是九段,实际上只锯了8次。正确的算式应是5×(9-1)=40(分钟)或9-1=8(次) 5×8=40(分钟)

这种数学思维题可以说出得非常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类似的题还有:小明把一根木头锯成2段要2分钟。他把另一根木头锯成3段要几分钟?老爷爷上一层楼要用2分钟,照这样计算,他从一楼走到5楼要用几分钟?

总之,学生平时应多见见这类思维题,不仅可以活跃学生们的大脑,开发智力,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