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一号作战」期间,史迪威究竟有没有扯后腿
注意三个时间节点,日寇华北方面军执行“一号作战”计划侵犯黄河以南,进攻发起时间是1944年4月17日;而老蒋下达远征军Y部队发起“怒江攻势”的命令,是1944年4月14日;日寇第11军执行“一号作战”发起湘桂段作战的时间,则是1944年5月27日。也就是说,南边的动手时间,比北边的整整晚了40天,而远征军奉令向滇西的时间,则处在两者之间,这其中有错踪复杂的军事和政治关系。
(战区参谋长史迪威)
日本人的“一号作战”被称为明治维新以来最大的一次作战行动,华北和华中、华南的日军总计出动兵力超过50万人,大批的部队调动和物资运输,这么大的动静方面不可能一无所知。除去分别应对日军的第一战区蒋鼎文部、第九战区薛岳部,在云南整训的远征军Y部队成为一支举重轻重的力量,那可是20多万大部美械的中央军精锐,无论投放到哪个战场上,都够日本人喝一壶的。
然而中美双方对Y部队的用途是有根本性不同的,“战区统帅”视其为最后的战略预备队,“战区参谋长”史迪威要的是其滇西,然后与X部队(驻印军)在会师,而且蒋史之间因为统帅权的问题,早已经势同水火。X部队的新一军在史迪威直接指挥下,早在1943年10月就已经开始缅北,而面对滇西并不许多的日军,卫立煌的Y部队却迟迟接不到进攻的命令,因为这事谁说了也不算,必须史迪威嘴里的“花生米”点头才行。
(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
这事要一分为二地看,在1943年年底到1944年初,Y部队确实不具备能力,因为美援武器只能通过驼峰航线一点点运过来,第一次远征军的失败,也使各部的整训工作进行的比较困难,所以卫立煌的前任陈诚,始终有畏难情绪,错过了与驻印军同时动手夹击日军的最佳窗口期。而到了1944年春天以后,华北和华中的日军已经蠢蠢欲动,的雨季又即将到来,Y部队这个时候倾巢出动强渡怒江,其实是不太明智的。
一定要明白,卫立煌所部滇西,不完全是为了收复怒江以西的国土,从全盘战局看此举并不急于一时,史迪威之所以坚决要求卫立煌Y部队迅速出动,其实更多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目标和应英国人的请求。所谓个人目标,就是1942年惨败之际,史迪威曾经发誓“我胡汉三会回来的”,新一军虽然装备精良战力强大,可毕竟只有孙立人和廖耀湘的两个师,若想“解放”,必须有卫立煌的20万大军配合才成。
(笑里互相藏刀)
所谓英国人的请求,是此间日寇方面军集中10万大军发起了英帕尔战役,目标直指印度东部诸邦,并且一开始进展是比较顺利的,英印军大叫快顶不住了,强烈要求远征军加大缅北、滇西方向上的攻击力度,以吸引部分日军回援减轻压力。在老蒋这里,史迪威的面子和言语威胁并不算大,能拖就拖,然而丘吉尔的喊话,罗斯福和马歇尔是必须引起重视的,毕竟美英才是穿一条裤子的,于是更大的压力来了。
1944年4月初,史迪威专门飞回重庆督促老蒋出兵,并且带来了罗斯福总统的备忘录,老蒋答应可以给新一军空运一个师的援兵,但是对滇西仍然反应冷淡。史迪威于是求助,很快老蒋就接到了马歇尔的急电:如果不从滇西出兵,美国将停止向输送“租借法案物资”,卫立煌部队每个月通过驼峰航线所获得的734吨物资装备,也将被同时取消,而接到老蒋的解释电文后,罗斯福再发来一封口气更加强硬的电报,重点语句如下:
(驻印军总指挥和两个师长)
“在萨尔温江与你对峙的只是日本一个装备不全的师,你向西进军必然成功,在过去一年,我们曾经装备并训练你的Y部队,如果不使用它们用于共同事业,我们空运装备并提供教练人员的最勤奋最广泛的努力,就没有道理了”!翻译出来就三句话:怒江西边日军很少、你必须马上出兵、如果你不出兵就别再拿美国援助了,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仍然还要依靠美国的老蒋,还有选择的余地么?
于是4月14日老蒋在何应钦的《怒江攻势》作战计划上签了字,尽管他并不情愿,因为国内战场需要这支预备队,同时也因为美英没有依约在沿海实施两栖登陆,让士兵去帮助收复领土,实在是没啥意义。可是所谓的盟国之间,也存在着强权政治,在美英领导人的眼里,实现他们的战略意图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战场上日军有什么大的动作,他们并不关心。
而当卫立煌20万大军5月11日渡江西去以后,便不可能再回头了,连昆明警总的200师后来都开上去了。
(左为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
其实还有一点,也就是老蒋高估了蒋鼎文和薛岳两个战区的战斗力,黄河两岸三年多的对峙、前三次长沙会战的不败,都使重庆认为,即便日军大举来攻,也不会出现全盘崩溃的危险。而残酷的事实是,在河南战场,豫中战役37天连失38城,蒋鼎文汤恩伯望风而逃,在湖南战场,渐次骄狂的薛岳也很快打输了第四次长沙会战,日军兵锋,直抵连接湘桂两省的重要枢纽衡阳城下,时间是1944年6月23日。
河南段战场不提了,日本人的攻势最终在豫西山区受阻,从1938年就缩在陕西的胡宗南总算干了点正事,同时代理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而方先觉死守衡阳47天,重庆却拿不出来有力的救援部队,当横山勇第11军的打援部队对付王耀武、对付薛岳的兵力用到极限时,想像一下,如果杜聿明第5集团军或者宋希濂第11集团军兵临衡阳城下(一个半月爬也爬到了),日本人焉能不败?那么也就不会有什么桂柳会战的大败和日本人冲进贵州的事情了。
(卫立煌检阅Y部队)
所以说,豫湘桂战役的大溃败(日本方面的一号作战),固然有河南、湖南蒋军各部战斗意志差极的因素,也有缺乏战略预备队的一定因素,史迪威站在美英、站在个人的立场上,确实是拖了后腿的。如果卫立煌的20万精锐之师不是去帮别人家收稻谷,军民的损失会大大减少,那可是146个城市沦陷、6000万同胞成为亡国奴啊!百姓惨死和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更有《雅尔塔密约》的深远影响,非三言二语能说得清楚。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靠谁也不如靠自己,抗战期间美国的所谓援助都是有目的和需要付出代价的,为了策应英军取得英帕尔大捷、为了收复缅北地区,有多少远征军的士兵倒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中印公路1945年初打通了又有什么用?距离投降只有半年时间了。而在河南、湖南、广西和贵州的大地上,因此增加了多少生灵荼炭?等到老蒋不顾一切空运回新六军时,黄花菜都凉了。
1944年的正面战场,一地鸡毛,外加一声叹息。
(看看昆明和黔桂的距离有多近)
明朝有哪些冷知识
大明酒神曾棨
这老兄是永乐二年的状元,要说这货的状元其实有点名不副实,因为那年本来是打算取刘子钦的,但是刘子钦这孩子有点装大尾巴狼,得罪了主考解缙,解缙提前把考题泄露给曾棨,他才当上状元。
曾棨这人学问不错,是《永乐大典》的修撰之一,但也不是个死读书的,喝酒吹样精通,堪称复合型人才。永乐五年左右的时候,交趾遣使入贡,不晓得是不是故意给大明找别扭,他们的正副使竟然也是喝酒吹逼的好手。
入朝以后这哥俩成天拉着礼部官员撸串,喝躺下10几个陪酒的朝臣,搞得这帮官员苦不堪言,见到这俩酒蒙子都绕着走。没人陪喝酒的日子自然不好过,本着请将不如激将的原则,这俩作死的开始宣称大明一个能喝的都没有。
偏偏这事儿还穿到朱棣耳朵里去了,我们都知道永乐大帝是军伍出身,典型土流氓性格,输啥不能输阵,丢啥不能丢人。这么卡脸的情况自然让他非常不爽,于是在朝堂上问谁帮朕摆平那俩混蛋。
这时候曾棨站出来了:“陛下,要不.....我去?”
朱棣:“你酒量多大?”
曾棨:“em......喝那俩傻货还用出全力啊?陛下等好消息吧!”
就这样,曾棨跑去找两个使臣喝酒,一个人陪两个喝,用碗!而且喝的极其凶残,大抵劝酒词都是“初次见面走一个”,“再次见面走一个”,“第三次见面走一个”这类不过脑子的词儿,从晚饭一直喝到了凌晨天都快亮了。
最后俩使臣被他彻底喝懵逼了,口喷长箭,人事不省,这哥们正好收拾收拾没耽误上朝复命。涨了面子的朱棣非常高兴,声称曾棨不但是文状元,还是酒状元,总之我大明就是牛XX云云。
正德的法号
正德皇帝这人办事不太靠谱,偏偏好奇心又重,他特别喜欢听别人讲神神叨叨的故事。在当时能把这些故事讲出水平的当然是僧道之类的法师,所以天天缠着这些人讲轮回的故事,立志当一名优秀的法师。
法师这类出世离家之人一般都有法号,主要是为了表明自己已斩断红尘。对此正德非常羡慕,他给自己也取了一个法号——大宝!嗯......大宝天天见,这很正德。
苦逼的宝钞司
明朝内宫有二十四衙门之说,其中不乏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称,宝钞司就是其中之一。但你们千万不要以为他们是印钱的,那是户部宝钞提举司的买卖,内宫宝钞司其实是做厕纸的.......
胡宗宪遛鸟
这个事儿记载在冯梦龙的《古今谭概》上,本来笔记小说之言不足取信,但写的实在太好玩了,吐槽机还是决定转载一下。
胡少保宗宪素自负嫪毐之具,醉后辄欹坐肩舆中,以手摩之,东西溺舁夫及从官肩。咸掩目而笑,胡故自若。
需要翻译吗?那吐槽机就翻译一下,说抗倭名将胡宗宪大人认为自己的鸟很大,堪比转轮王嫪毐,喝多酒就会坐在轿子里自我解放,每次都弄的轿夫满肩膀乳白色不明液体。轿夫受不了只能挡着眼睛笑,老胡在轿子里却依然镇定自若.....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冷知识,大家说说看
《三国演义》中的神话描写我们暂时不说:比如左慈的神通广大。今天只说几个从三国演义中的几个不起眼的地方,都是细思极恐的。今天说四个故事:
1.刘备吃了刘安老婆后的反应。
当刘备逃难,逃到刘安处,刘安家贫,无以招待。便杀了自己的妻子,割肉给刘备吃。还说是狼肉。
当刘备得知后,只是垂泪。
而一个正常人如果得知自己所吃的肉竟是人肉的时候,第一反应应该是会呕吐。刘备只是垂泪,这说明:并不是刘备的心智非常强大,而是他以前曾经吃过人。
这个满口仁义的家伙,是否真的曾经吃过?
2.曹操:经历了三国中代价最大的一次寻欢之旅。
张绣向曹操投降,曹操来到宛城受降,酒足饭饱之后,心情舒畅,便想体察一下民情。便问:此间有乎?
最后他的大侄子给引荐了张秀的婶子——邹夫人。最后引的张秀复叛。曹操失去了自己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大将典韦。
这是三国中代价最高的一次寻欢之旅。
3.司马懿:可不单单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
在我们印象里,司马懿一直是以志谋见长。所以我们下意识的认为他诸葛亮一样是一个文臣。
但在三国演义103回的上方谷战斗中,司马懿和魏延打了一场:
魏延大喝:司马懿修走,舞刀相迎,司马懿挺枪接战。不到三个回合,魏延拨马便走,司马懿随后赶来。
这里面的两个细节:
(1)魏延是蜀国一等级的武将,是有真才实学的。但他和司马懿打了三个回合便跑了。
(2)司马懿把魏延打跑后,又随后再赶来追魏延。
所以司马懿这位西晋史上的开国皇帝武力值也不可小看!
在三国演义第十五回中:王朗曾经和太史慈打了一仗,王朗用大刀,与太史慈打的有声有色。
如果最后不是周瑜和程普前后夹攻,王朗寡不敌众,胜负还真未可分。这太史慈可是三国中的一等一武将
我们想想当时王朗被诸葛亮在阵前骂死了这个事,再对比一下,王朗与太史慈都能打得平分秋色。是不是觉得挺有意思的?
如果当时王朗跟诸葛亮选择选择武斗而不是文斗。那历史说不定还真可能会被改写。
你们都听说过什么野史
谢谢邀请!传说,东汉中期有一个皇帝,看中了一个大将军的妻子,他碍于大将军的虎威,未敢表落。但大将军妻子那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己深深地映在了他的心里。
大将军的妻子名叫梅娘,皇帝自从看上她后,不思早朝,厌茶厌饭,一副委糜不振的样子。皇帝的心事早被一个名叫韩秀的文官看透,韩秀便给皇帝出了一个瘦主意:韩秀要皇帝把大将军派往边远边关驻守两年,加上大将军行军路上来回,将有三年时间,有这些时间皇帝你就可以和心爱的梅娘赏花月下、狩猎深山。皇帝听了韩秀一番歪论,精神随之一振,拍着韩秀肩膀连说:妙妙妙!
一天,梅娘正在思念派往边关的丈夫,忽听家人说皇帝已驾临将军府,要她在内堂听召。梅娘见皇帝无故宣她,吓得花容失色、魂不附体。皇帝看梅娘楚楚可怜的样子越发喜欢她,皇帝召曰:闻梅娘,才貌双全,并做得一手好菜,吾仰慕已久,今日来此,愿于君逐一品尝。
梅娘听皇帝话中一语双关,藏有心怀不轨,并对她充满轻薄之意,便气的拋开畏惧,想冒死罪规劝皇帝。
梅娘亲自下厨为皇帝做了四个精美小菜,温了一壶酒,还亲手为皇帝把盏,皇帝高兴的手舞足蹈。皇帝一边细心品尝桌上美菜,一边肆无忌惮地望着梅娘。皇帝吃着吃着脸色阴沉了下来,随口问梅娘:为何4个菜都是一个香味,酒也是入口辣人。梅娘起身给皇帝道个万福后答到:皇帝在上,小女想给皇上唱一首民歌,可解其菜之意。皇帝听了梅娘的话有点好奇,即示意她快唱。
梅娘轻舞水袖慢慢唱道:四菜如花味相同,好酒似辣满口烈:后园百花看不尽,沙场一将梦难求;……
梅娘一曲还没有唱完,皇帝却拍桌而起,满脸现羞愧之色,带领文武众臣愤愤地离开了将军府。
后来,听说皇帝封梅娘为敬德夫人,她丈夫封为忠勇大将军,韩秀被削官为民。
此故事纯属道听途说,请大家批评。
三国六大奇才:龙、凤、马、鬼、虎、麒麟是指哪些人
龙:即诸葛亮,号卧龙,主东方苍龙;
凤:即庞统,号凤雏,主南方朱雀;
马:当指水镜先生司马徵,主北方玄武;
虎:司马懿,宋元说书人以之与诸葛亮庞统并提,赠号冢虎,主西方白虎;
麟:姜维或周瑜,都有幼骐麟之称,主中玉麟。
以上五人,号三国五瑞。
鬼:即郭嘉,有鬼才鬼谋之称。
毒:即贾翊,有毒士毒舌之称。
另外,三国雅号与虎相关的还有:九原虓虎吕布、抗飏虓虎马超、江东猛虎孙策、古之召虎张辽、嗜战虎痴许褚。
另外,与龙有关的还有荀氏八龙,与马有关的还有马氏五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