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起源和发展,流派及各流派的代表人物
京剧的起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4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其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瓜为主,所以旧时称之为“皮黄”。另有西皮反调(即“反西皮”)、二簧反调(即“反二簧”)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高拨子、南锣等唱腔。伴奏乐器以京胡为主,二胡、月琴、三弦为辅。有的唱腔及乐曲以唢呐、笛等伴奏。 打击乐器有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星子等。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黄)”、“大戏”、“平剧”(北京曾称为北平)、京戏等。 京剧传统剧目有上千个,流行的有《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拾玉镯》、《打渔杀》等。京剧的形成 京剧的形成大约有150年左右。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万寿"祝寿。 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他们在演出上各具特色,三庆擅演整本大戏;四喜长于昆腔剧目;春台多青少年为主的童伶;和春武戏出众。 1828年以后,一批汉戏演员陆续进入北京。 汉戏又名楚调,现名汉剧,以西皮、二黄两种声腔为主,尤侧重西皮,是流行于湖北的地方戏。由于徽、汉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方面都有血缘关系,所以汉戏演员在进京后,大都参加徽班合作演出,且一些成为徽班的主要演员,如余三胜即是。徽调多为二黄调、高拨子、吹腔、四平调等,间或亦有西皮调、昆腔和弋腔;而汉调演员演的则是西皮调和二黄调。 徽、汉两班合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第一代京剧演员的成熟和被承认,大约是在1840年左右。 京剧从产生以来曾经有过许多名称。计有: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黄)、二簧(二黄)、大戏、平剧、旧剧、国剧、京戏、京剧等。 京剧流派的形成不外有三:一是集百家之大成,取长补短,兼容并蓄,融合于一身,而不是简单地继承某一流派创始人或传人的艺术衣钵。二是在表演上具有自己独特的,系统的,符合观众欣赏要求的理论根据和艺术创造,并在频繁的实践中得到观众的理解和熟悉,而不是通过评选、大赛和某位专家的批准。 三是必须建立以主演为中心的创作和表演团体,从编剧、演员、作曲、乐队、服装上形成统一的艺术风格。例如四大须生的余、言、高、马,都是在继承谭、孙、汪等前辈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在长期的演出中逐渐形成了简约明快的余派,委婉俏丽的言派,高亢挺拔的高派,潇洒飘逸的马派。 四大名旦的梅、尚、程、荀则是在继承陈德霖、孙怡云、王瑶卿等前辈艺术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本身条件发展成庄重深邃的梅派,矫健流畅的尚派,深沉含蓄的程派,自然质朴的荀派。三大名净的金�� �郝、侯则是在学习何桂山、黄润甫、金秀山等前辈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成以重唱工的金派铜锤、以"架子花脸铜锤唱"为特点的郝派架子花脸和以表现人物精气神为特征的侯派架子花脸。 京剧流派及其创始人言派——言菊明高派——高庆奎盖派——盖叫天杨派——杨小楼刘派——刘鸿声汪派——汪桂芬李派——李春来孙派——孙菊仙潭派——潭鑫培裘派——裘盛戎程派——程砚秋马派——马连良尚派——尚小云荀派——荀慧生麒派——周信芳梅派——梅兰芳余派——余步岩四大须生:30年代的观众喜爱听京剧的老生唱腔,当时最负盛名的老生(须生)是: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被人们誉为京剧“四大须生”。 马连良(1901—1966),幼年先习武生,后改学老生。在表演艺术上,宗法余叔岩等京剧名家,博采众长,最后自成一家。早期以做功及念白出名,中年后兼重唱功,发展为唱、念、做并重。唱腔委婉、俏丽新颖,念白清楚爽朗,声调铿锵,做工潇洒飘逸,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人称“马派”,是继余叔岩之后京剧老生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 排演了许多独具风格的剧目,如《十老安刘》、《串龙珠》、《春秋笔》、《将相和》、《赤壁之战》、《赵氏孤儿》等。《借东风》中诸葛亮的唱腔,经他加工,风靡一时。谭富英(1906—1977),出生于京剧世家,从小受到祖、父两辈的艺术熏陶。幼年拜京剧名家萧长华等为师,扮演老生。 出科班后,又拜京剧名家余叔岩为师。在演唱和武功方面均有坚实基础,尤其擅长靠把戏。唱腔继承了“谭(鑫培)派”和“余(叔岩)派”的风格,并发挥自己的特长,酣畅淋漓,朴实大方,称为“新谭派”。代表剧目有《定军山》、《空城计》、《战太平》、《击鼓骂曹》、《将相和》等,《群英会》中演鲁肃,更使观众倾倒。 杨宝森(1909—1958)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伯父均为著名京剧花旦,父演武生。幼年便练就毯子功,后习武生。10岁登台演戏,16岁倒嗓后,专心研习余叔岩的表演艺术。他的嗓音宽厚有余而高昂不足,根据这一特点加以变化,唱工清醇雅正,韵味朴实浓厚,做工稳健老练,称为“杨派”。 代表剧目有《失空斩》、《伍子胥》、《击鼓骂曹》、《洪羊洞》、《汾河湾》等。奚啸伯(1910—1977)自幼爱好京剧,青年时常出入北京票房,学谭派,唱老生。曾得到京剧名老生言菊朋的赏识,授以《击鼓骂曹》等戏。21岁正式登台演出,后到上海为梅兰芳配戏,回京后与张君秋等同台演出。 他虽未受科班的严格训练,但经过刻苦自学,认真实践,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终于成名。代表剧目有《白帝城》、《宝莲灯》、《清官册》、《苏武牧羊》、《法门寺》等,尤以《乌龙院》更负盛名。四大名旦: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名旦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旦角的地位,对京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刻苦钻研艺术,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旦角艺术流派。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 ��、《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 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尚小云(1900—1976),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 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荀慧生(1900—1968),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 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四小名旦:1936年,北京《立言报》举行公开投票选举,选出当时尚在科班或尚未满师的京剧旦角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四人为“四大童伶”。 1940年,在四大名旦的影响下,再次选举上述四人为“四小名旦”。李世芳死于1947年,未能充分施展才华。张君秋,原名张家洪。14岁学戏,演青衣,16岁登台,不久就誉满艺台。他曾求教于四大名旦。扮相雍容华贵,气度大方,嗓音“娇、媚、脆、水”,甜润清新。 早期代表作有《祭江》、《雷峰塔》、《玉堂春》。后来常演的有《铡美案》、《赵氏孤儿》、《龙凤呈祥》,并在新戏《望江亭》、《西厢记》中创造了具有新意的舞台形象。他善于从剧情出发,重新组合传统唱腔结构,创造优美动听的板式。晚年以华丽柔美、刚健清新的艺术风格自成一派。 毛世来,9岁入科班学艺、扮演花旦、武旦。曾拜四大名旦中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为师。他善于继承传统,借鉴前辈艺人的表演艺术,并加以发挥创造。代表作有《小上坟》、《英杰烈》、《十三妹》、《红娘》等。宋德珠,12岁入戏校学艺,曾求教于四大名旦中的程砚秋、荀慧生。 戏路宽广,尤以扮演武旦、刀马旦见长。幼年刻苦学艺武功基础扎实,舞蹈身段优美,开打利落干净。代表作有《杨排风》、《扈家庄》、《金山寺》、《战金山》、《泗州城》等。他的武旦戏,博采前辈名家之长,并能融合体操与舞蹈等造型美,加以创新。江南活武松:盖叫天(1888—1970)原名张英杰,幼年进科班习艺,扮武生。 他8岁学戏,10岁登台,11岁从天津随班来南方,在沪、杭、苏一带唱戏。取艺名“盖叫天”,立志要超过“小叫天”(谭鑫培)。他断承了南派武生创始人李春来的艺术风格,又广泛汲取京剧、昆曲和地方戏中武生各流派的表演艺术之长,并借鉴武术,观察和摹拟自然界的物象姿态,以丰富武打技术和人物形体美的造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盖派”表演艺术。 盖叫天擅长演全本《武松》,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的武松英雄形象,表现了武松胆大、心细、粗犷、沉稳,同情善良,嫉恶如仇的性格。1956年,副总理曾亲笔题词:“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对盖叫 天的表演艺术给予极高的评价。盖派艺术的特点是“武戏文唱”。 盖叫天的武戏表演不片面追求“火爆”,着重于人物性格的刻划和精神境界的展现。他把武打动作与人物的思想性格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冷中有热”、“热中见冷”,要“静中有动”,“动极而静”。十分讲究人物的造型美。即使演反面人物,也不作外型的丑化。人物造型时,遵守“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的准则,在舞台上别开生面的武打,动作干净利落,一抬腿,一举手,一招架,一个把式,都极优美。 国外许多艺术家看了演出,称赞盖派艺术是“艺术形式美的大师”,是“活的雕像之美”。麒麟童:30年代京剧鼎盛时期,流派名家纷呈。老生(须生)除了“四大须生”(马、谭、杨、奚)之外,尚有“麒派”老生周信芳。周信芳(1895—1975),出身演员家庭,6岁学戏,7岁登台,在《铁莲花》中配演娃娃生,因而取艺名“七龄童”;后到上海演出,改艺名“麒麟童”,专工老生,曾与梅兰芳、谭鑫培等同台演出。 周信芳长期在上海演出,与王鸿寿、汪笑侬、潘月樵等协作,编演了许多剧目。他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反对墨守成规,博采老生名家孙菊仙、谭鑫培、汪桂芬诸家之长,并借鉴花旦、花脸的表演艺术,融会贯通,加以变化,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麒派”,享誉海内。 他的唱腔纯朴苍劲,念白挺拔,韵味醇厚,字字饱满有力。周信芳最擅做功,一向被称为“做功老生”。他功底深厚,文武兼备。身段洒脱洗练,全身有戏,节奏感强,善于通过外部动作,表达人物内心感情和思想变化,并善用髯口、服饰、道具等为塑造人物服务。在《清风亭》中扮演张元秀,当发现老妻被养子逼死时,先用颤抖的手势,指天、指胸、指屈死的老妻,指不孝的养子,表现了极度的愤怒,继而挥起一把银须含于口中,触柱而死,动人心魄,感人肺腑。 周信芳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的表演艺术家。早在五四运动前后,他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演出时装戏《宋教仁》,表现了同情民族革命的政治倾向;又演出《学拳打金刚》,把矛头指向贼。战争前后,演出《洪承畴》,抨击伪满;演出《徽钦二帝》,激励爱国热情。 周信芳的代表剧目有《四进士》、《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清风亭》、《乌龙院》、《义责王魁》、《海瑞上疏》等,大多表现爱国、正义的主题思想。他运用精湛的技艺,塑造了宋士杰、徐策、萧何、宋江、王中等生气勃勃、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京剧的好剧本实在太多了:简单介绍些吧《戏考》第一册★空城计(一名:抚琴退兵)★洪羊洞(一名:孟良盗骨;一名:三星归位)★三娘教子(双官诰[前本])★乌盆计(一名:奇冤报;一名:定远县)★打鼓骂曹(一名:群臣宴)★捉放曹(一名:中牟县;一名:陈宫计)★桑园寄子(一名:黑水国)★取成都(一名:石伏岩)★硃砂痣(一名:行善得子)★黄金台(一名:田单救主;一名:搜府盘关;一名:乐毅伐齐)★文昭关(鼎盛春秋[三本])(一名:一夜白须)★黄鹤楼(一名:过江赴宴;一名:竹中藏令)★天水关(一名:初出祁山;一名:取三郡)★七星灯(一名:孔明求寿)★战北原(一名:斩郑文)★牧羊卷(一名:席棚会妻;一名:双槐树)★清官册(一名:升官图;一名:提寇阴审)★双狮图(一名:举鼎观画;一名:薛蛟颁兵)★柴桑口(一名:孔明吊丧)★宋江闹院《戏考》第二册★李陵碑(一名�� �两狼山;一名:苏武庙)☆四郎探母(一名:四盘山)★祭长江(一名:祭江)★探寒窑(一名:母女会;一名:三击掌)★落花园(一名:杏元和番;一名:二度梅)★探阴山★打金枝(一名:绑子上殿;一名:男绑子)★八义图(一名:搜孤救孤;一名:程婴舍子)★鱼肠剑(一名:子胥投吴;一名:乞食)★钓金龟(一名:张义得宝;一名:孟津河)★梅龙镇(一名:游龙戏凤;一名:下江南)★白门楼★华容道(一名:挡曹)★宇宙锋(一名:金殿装疯)★取帅印★庆顶珠(一名:讨鱼税;一名:打渔杀家)★黑风帕(一名:牧虎关;一名:背鞭认子)★目莲救母(目莲记[五本])★红鸶喜(一名:棒打薄情郎)★白状元祭塔《戏考》第三册★琼林宴(一名:打棍出箱;一名:黑驴告状)★群英会(一名:蒋干中计;一名:蒋干盗书)(带:草船借箭;一名:诸葛借箭)★桑园会(一名:秋胡戏妻;一名:马蹄金;一名:辞楚归鲁)☆打严嵩(一名:开山府)★拾黄金(一名:财迷传;一名:化子拾金)★辕门斩子(一名:白虎堂)☆翠屏山(一名:杀嫂投梁)★断太后(一名:赵州桥;一名:天齐庙)★打龙袍★战蒲关(一名:吃人肉;一名:杀妾犒军)★斩黄袍(一名:斩郑恩)★彩楼配(红鬃烈马[头本])(带:花园赠金)★滑油山(目莲记[四本])★富春楼(一名:缝搭膊)★阴阳河(一名:赏中秋;一名:地府寻妻;一名:西川奇闻)★打花鼓★独木关(一名:枪挑安殿宝)★丑表功《戏考》第四册★逍遥津(一名:搜诏逼宫)☆南天门(一名:广华山;一名:曹福登仙;一名:走雪山)☆徐策跑城(一名:薛刚反朝)★盗宗卷(一名:兴汉图;一名:火烧宗卷)☆四进士★辕门射戟(一名:夺小沛)★取荥阳(一名:楚汉争;一名:纪信替主)★大保国(一名:忠心保国)★忠孝全(一名:斩秦洪;一名:金鳌岛)★双投唐(一名:双带箭;一名:断密涧)★飞虎山★女起解(玉堂春[二本])(一名:苏三起解)☆小放牛★遗翠花(一名:翠春寄柬)★新安驿(一名:女强盗)★小上坟(一名:禄敬荣归)《戏考》第五册★武家坡(一名:平贵回窑;一名:跑坡)★浣纱记(鼎盛春秋[四本])(一名:子胥投吴;一名:芦中人)★天雷报(一名:青风亭)☆法门寺(一名:佛殿告状;一名:井边相验)★沙陀国(一名:雅观楼;一名:解宝收威)★六月雪(一名:斩窦娥;一名:羊肚肠)★二进宫(一名:击宫门)★三堂会审(玉堂春[三本])★孝感天[二本]★御碑亭(一名:金榜乐;一名:王有道休妻)★回荆州(一名:美人计;一名:龙凤呈祥)★海潮珠(一名:崔子弑君;一名:碧尘帕)★双摇会(一名:二美夺夫)★胭脂虎(一名:元帅带马;一名:擒贼)★审李七(一名:白绫记)★大劈棺(一名:蝴蝶梦;一名:田氏劈棺)★柳林池(一名:韩琪杀庙;一名:三官堂)《戏考》第六册★连营寨(一名:火烧连营七百里)★战长沙★草桥关(一名:威震草桥)★九更天(一名:马义救主;一名:弗天亮)★状元谱(一名:打侄上坟)★探皇陵★定军山(一名:老将得胜;一名:取东川)★宝莲灯(一名:二堂舍子;一名:打子放逃)★连环套[三本](一名:拜山)★落马湖(一名:望江居)☆花田错[头本](一名:花轿娶和尚)★梵王宫孝义节★金水桥(一名:秦英钓鱼;一名:乾坤带)★罗成托梦(一名:托兆小显)★探亲相骂★双包案★上天台三疑计(一名:拾绣鞋)《戏考》第七册★卖马(一名: 天堂州;一名:当锏卖马)☆八大锤(一名:朱仙镇;一名:王佐断臂)★铡美案(一名:不认前妻)★五台山(一名:五台会兄)★凤鸣关(一名:力斩五将)★罗成叫关(一名:淤泥河;一名:周西陂)☆独占花魁★别宫☆临江会☆蝴蝶杯☆卖身投靠★刺王僚(一名:鱼藏剑)★五雷阵[三本](一名:孙庞斗智)铁莲花(一名:扫雪打碗)★纺棉花《戏考》第八册大名府(一名:玉麒麟;一名:卢十回)★汾河湾(一名:仁贵打雁)★阳平关★算粮登殿★虹霓关(一名:伯党招亲;一名:替夫报仇)浣花溪(一名:子林;一名:官怕太太)杜十娘★遇龙封官(胭脂褶[前本])二姐逛庙★双钉记2□□□:《戏考大全》第二辑(★表示已经录入完毕;☆表示正在录入中)《戏考》第九册★失街亭★斩马谡★凤仪亭★十八扯(一名:小磨房;一名:兄妹串戏)★岳家庄★长坂坡(一名:单骑救主)☆烈女传(一名:九件衣)★白良关(一名:雌雄鞭)★卖绒花(一名:三不愿意;一名:绒花针)★伐子都★雁门关★青石山(一名:请师斩妖)★长亭会(鼎盛春秋[二本])(一名:伍申会)濮阳城★战樊城(一名:杀府逃国)★进蛮诗(一名:太白醉写)☆割发代首(一名:战宛城)★失印救火(胭脂褶[后本])。
阅读全文 >除邪的典故
在浮山城东十余里有架大山,名叫尧庙山,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相传尧王建都平阳时,每年夏天都到这里避暑,当年尧王避暑时为民降妖除害的故事,仍在这里流传。尧时,天下洪水泛滥,浮山境内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人们临高而居,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年夏天,尧王照例来尧庙山避暑,一入浮山境内,便看见浮北一带,一反常态,浊浪翻滚,妖气升腾。尧庙山尧王惊语道:“那里定有妖魔出现,残害子民!”说罢,命船夫向东北划去。龙舟行至中途,远远望见一个木筏,上坐一人。两船渐渐靠近,只见那人,蓬头垢面,时时向背后张望,像是有人追赶似的。船刚靠近,那人惊魂未定,躬身便拜,哭泣道;“我叫杨凡,家住杨村河,去冬河畔出现一女妖神出鬼没,变幻莫测,有时是一少女,有时又变成老妇,有时又露出赤发长舌、血盆大口的魔鬼原形,吃人饮血,残害百姓。刚才,我们和它相遇,吾妻虽有薄艺在身,也难胜敌,命在旦夕。今尧王前来避暑,小民冒命前来求援,望大王降妖除害,搭救我妻!”尧王点了点头,安慰了一番,立即让杨凡带路;护驾武士持刀驾舟先行, 自己和两个随从登上杨凡的木筏紧跟其后。快到杨村河的时候,河内依然波浪翻滚,浓雾飞沙,团团滚来。岸边村庄冷落,土地荒芜,篙草丛生,堆堆白骨,横及遍野,一片惨不忍睹的荒凉景象。龙舟刚靠近岸,残杀吼叫声依然在响,杨凡惊叫道“你看,那不是!“武士顺着杨凡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女妖还和杨凡妻子在那里厮打,女妖张牙舞爪、利爪滴血,灯盘大眼,射出凶光。杨妻披头散发,衣服撕得絮絮条条,已难遮体,满身鳞伤,血迹斑斑。武士飞身上岸疾呼道:“大胆妖魔,怎敢逞狂,吃我一刀。” 举刀向女妖砍去。女妖见势不妙,身子一纵猛力一推,将杨妻抛出一丈多远,转身和武士打起来。杨妻跌倒在地, 昏了过去,杨凡扑到妻子身边,将她抱了起来,痛哭欲绝。女妖虽凶,那里是武士的对手,限看就要死于武士刀下,佯作败阵, 向树间窜去,在一棵大树后蹲了下来。当武士追去的瞬问, 她吸了一口气, 猛不防转身来了个血口喷人,“噗” 的一声,喷出一根赤红的血柱,初武士的脸上射来。这出乎意料的一招,喷的武士满脸是血,双目灼痛难忍,他不自主的倒退了几步,举手去揉眼晴。女妖趁机抓住武士,武士猛力一惟,女妖向后倒退。就在这时,尧王手持斩妖宝剑己出现在女妖身后,趁势一刺,刺入女妖心日,向上一挑,女妖怪叫一声,身分两半,倒在血泊中,再也不动了。这时杨凡妻子己经醒过来,强睁双眼,满是伤痕血迹的脸上,露山一丝微弱的笑容, 嘴唇也随之动了动,但没有发出声音,然后闭上眼睛,停止了呼吸。杨凡抱住妻子的尸体惨声哭得死去活来。杨凡的妻子名张英,出身拳术世家,从小就熟练武术,虽不甚精悍,刀枪棍棒,都能抡耍自如,出嫁后爱艺难舍,还时常背着翁婆,悄悄溜到屋后小院里, 习练棍棒,练就一身功夫。这一带出现了妖魔后,她几次要求斩妖,为民除害,但每次都要遭到家人的阻拦,都劝她身单力薄,难胜女妖。这天听说尧王来尧山避暑,夫妻商量好,一同前去奏请尧王, 派人共降妖魔为民除害。他俩刚乘木筏离岸,却被女妖发现,截住去路。张英速让丈夫独自前去,自己上岸,诱妖恋战。开始和女妖打来打去,不分胜负,渐渐觉得己力不从心,但她咬紧牙坚持等待杨凡救援返来,几次险境,几乎被妖魔置于死地,都是她使出全身的解术,强忍应敌,支持过去。她渐渐精疲力倦,难以支架,就在这时候杨凡和尧王赶到了。尧王得知这些情况,念张英英勇顽强,除害有功,追封她为“尧姑”,并传旨地方官,建庙塑像,以示纪念。尧姑庙建成后,方圆村里的人们,常到庙前烧香祷告,求富除邪,香火不断,从此这一带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因年长日久,小庙虽被河水冲刷、倒塌,仅存庙基,而尧王降妖的故事,却一直在流传。
像西瓜视频,B站这样的视频网站没明显广告是怎么盈利的
西瓜视频,b站,在广告投放这方面都比较克制,力求不影响用户体验。没有广告,直接进去正片,这观看体验真的很爽,这也是西瓜视频等能吸引和留住那么多忠实用户的原因。
不像某些平台,几十秒的视频都给你整个一分钟的广告出来,我也是服了,这个有句话叫做吃相太难看。
当然没有广告也不行,平台要运营,得赚钱,所以这是平台在慎重考虑的事。
比如像b站,广告的投放就不会“扰民”,容易让人接受。如下图这种模式,实际这样不容易引起反感,反而更容易引起关注。
因为粉丝眼睛一直盯着屏幕看的,而广告又一直出现在视频下方,眼睛瞄来瞄去,自然会多看几眼,看视频的同时又看到广告了,同时又不影响观看视频,我觉得效果真的很好。
下图,是b站首页的广告,跟视频拍得整整齐齐的在一起,不会显得突兀刺眼,重要的是这些广告不是乱接的狗皮膏药广告,而是十分符合这个平台用户群体需求的。有时不注意,甚至不知道是广告。
b站,再有一个盈利点就是他们主页里的这个商城,如下图,看到没有,这个会员购。
然后说西瓜视频,西瓜视频也是十分克制,刷好几个才看到一个广告。而且也是跟其他视频整齐的排在一起,这个广告是个性化推荐的,每个人看到的广告都不同。
最近我看到西瓜视频偶尔片头片尾也会出现广告了,但还是很克制,刚去看又没有了。就算有,也是很短,几秒钟,甚至三秒过后你可以自己关闭。
实际上这样克制,不会让平台损失广告收入,反而有更多盈利可能。因为用户体验爽了,就能留住用户,留住用户更多时间。只要用户在这个平台上活跃时间长,就不怕赚不到钱。
比如说,以后推出会员制啊,开会员看视频。或者短视频购物,一边看短视频,一边跳出一个小小的购物车或产品链接。
这些都已经在做了,新媒体将颠覆传统的广告模式。
你不知不觉就被安利了,你看完一个视频后,还不知道它其实是广告,这才叫妙。
现在头条小店、橱窗等,都是短视频电商的尝试,这些比直接的广告收入更有意思。
好,暂时聊到这里,我是阿九,一个新媒体运营观察者,欢迎关注我,有任何关于新媒体的疑惑,可以在悟空问答提问,邀请我回答!
为什么手机不能玩斩妖行
因为它是电脑游戏,没有开发出可以下载手机游戏格式
林天南教李逍遥武功在第几集
仙剑奇侠传1第二十一集林堡主教李逍遥武功。李逍遥,后取道号“一贫”,原是一乡下客栈店小二,天资聪颖,因一壶酒被酒剑仙传授了蜀山仙剑派剑术,在仙灵岛与赵灵儿相遇,自此经历重重磨难成长为一代旷世奇侠。后出任蜀山掌门,取道号一贫,御剑行遍天下,行侠仗义、斩妖除魔。多年后因魔教之乱,故引咎卸职,成为蜀山七圣之一。而后虽心力交瘁,但仍竭力保护天下苍生。